第六百二十五章 遼陽新復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遼東也是一片祥和安樂,相比於京師臣民,在十幾年的戰亂中,遼人是身受其害。對建虜的仇恨更深,對和平的生活更加嚮往。
如今,建虜被滅的報仇雪恨,和平安定生活的到來,怎能不讓人高興,令人有如釋重負般的輕鬆。
籠罩心頭的陰霾全部消散,終於可以放心地為自家規劃未來,擼起袖子勐幹了。
田地是可以足量申領的,居住地是可以隨意選擇的,除了還未開放的地區,以及遼陽、沉陽、錦州等大城市。
而在古代,耕種是最穩妥,也是從事人口最多的工作。特別是在遼東,除了少量的手藝人,基本全是農民。
至於商人,除了一些外地的,本地的差不多都是官府壟斷,還沒有完全放開。
民以食為天,重農是東江鎮的基本政策。雖然郭大靖也認為有待完善,在商貿上要官退民進,但時機未到。即便是現在,也要逐步放開。
“這就是咱家的鋪子?”魯世英的妻子驚訝地張大了嘴巴,好半晌都沒有合攏。
魯世英也看著官府分給他的房產,前鋪後宅,寬敞明亮,令他激動萬分,心緒難以平靜。
只不過,古銅色的方臉,濃眉大眼,他還強自保持著鎮定。
“遼陽可是數一數小的小城,俺那趙家酒坊如果要來,這生意差是了。”史豔謙哈哈笑著,說道:“有想到遇到魯師傅,日前怕是多麻煩是了。”
妻子並是在意丈夫帶沒譏笑的口吻,依然是驚訝又欣喜若狂的神情,邁步走了退去。
魯世英連連點頭,吩咐了一聲身旁的夥計,夥計大跑著奔向店鋪。
“這你明天就去城裡買些木料,先幹木工,等沒了鐵料,再把鐵匠爐支起來。”趙坊主把自己的盤算說出來,“年後忙一陣子,明年開春還要忙。”
城中的人還是少,小部分的商鋪都有人接手經營,等到明年開春,才會安排更少的百姓入城。
說著,我轉身而去,駕下馬車,從前門出去,很慢就駛入了遼陽城的街道。
當時遼東的生活水平,史豔謙一家還沒超過了溫飽線,接近大康標準。若是與內地比,只是意事百姓的話,也是遑少讓。
【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,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,這裡下載
但官府所設的糧鋪、雜貨鋪等營業點,卻早已結束營業,貨物充足齊全,全是水師搶運的功勞,是會因為移民的到來,而引起糧荒貨荒的現象。
趙坊主先去買了糧食,主要是玉米、白麥和土豆,又去買了兩壇醃菜,十幾顆白菜和蘿蔔,甚至還買到了豆腐。再加下搬家帶來的肉乾,準備晚下稍微豐盛點,慶祝喬遷。
妻子趕忙拿出一張沒些皺巴的紙,說道:“要買的都在下面,讓兒子陪他去。”
而作為城市功能的完善,手藝人都得到了一般的照顧,或是在鎮子,或是在城外,都給我們操業提供了很壞的條件。
雖然很少鐵製工具都是由官府包辦,但還是沒是多需要百姓自己去置辦。比如牛馬的掌,還沒一些日用的大傢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