酣歌暢飲,與家人團聚,過個好年,這些都是平遼大勝對將士們最好的犒賞。也只有在遼南和遼東,才能滿足這些要求。

郭大靖終於放棄了急於求成的目標,也想開了。土地就在哪,也跑不了,也沒人敢與東江軍爭奪。

“這魚做得不錯。”毛文龍給郭大靖佈菜,笑著說道:“這還是你託林家從江南請來的廚子呢!”

渾河的魚,江南的廚子,這個搭配有些怪怪的。但如毛文龍所說,味道確實很鮮美。

林家也是擔心在遼東留不住人,找的廚子應該是有什麼麻煩在身,在這裡也算是避難了。

其實,在哪裡都有窮人,有富人。江南再好,也有過得不如意,甚至是乞討要飯的。

郭大靖品嚐了一下,點頭稱讚,說道:“末將沒去過江南,也不知道做得正不正宗,但味道還挺好。”

毛文龍呵呵一笑,說道:“地方不同,食材不同,再怎麼也做不出江南正宗的風味。但有那麼點意思,已經是很不錯了。”

“他差不多也教會了別人,曾經與本帥提過,想在遼陽或沉陽開家酒館,本帥已經同意了。”毛文龍又補充道:“可要恢復遼陽、沉陽的繁華,怕是要一兩年的時間吧?”

郭大靖想了想,說道:“要末將說,在沉陽開酒館是不錯的選擇。說到手中有閒錢的,恐怕就數軍人。沉陽是遼北、遼西的供應基地,也將是軍隊的集結中心。”

毛文龍笑道:“好,本帥就提醒他一下,若是生意興隆,少不得要讓他去拜謝於你。”

要想商業繁榮,就要促進消費,老百姓手中沒錢,商品再多再好,也一樣賣不出去。

在遼南,剛剛看到商貿復甦的跡象。可要重現遼沉的繁榮,確實需要一兩年的經營和積累。

對此,郭大靖也只能順其自然。你要說給老百姓發錢,倒也是個辦法,但效果未必明顯。

畢竟,老百姓現在最想添置的就是生產資料,比如耕牛和馬匹,最需要購買的就是家禽家畜。

而東江鎮也需要足夠的糧草物資,來安置即將到來的移民大潮。遼東平定,預計將有數十萬在關內躲避戰亂的遼人返鄉。

所以,農耕還是重中之重,發展商貿卻要放在其次。先吃飽,再吃好,什麼時候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。

另一個阻礙商業發展的因素,便是官營。

為了經濟利益最大化,從外採購的物資基本上都是由官府自己售賣。這種壟斷雖然能夠獲取最大的利潤,但也堵塞了民間商人在遼東經營的路。

官退民進是肯定的,但時機和條件還不成熟。戰事結束,郭大靖準備多花些心思在恢復重建上,多向陳繼盛提些合理化建議。

同時,光復遼東之後,遼東土特產的數量將會激增。這既讓老百姓多了一個副業,也是促進對外商貿的一個契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