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鑑於大環境如此,

成功地襲擊撫順,並插入敵後,飛騎團便分兵北進。

建虜的防守已經十分薄弱,萬騎便足以橫掃,並不會遇到太強的敵人。分兵行進,擴大破壞面兒,儘量地殺傷敵人有生力量,並使燒殺破壞少留死角。

三岔堡、花包衝堡、撫安堡、柴河堡,劉興祚這一路已經連破四堡,並摧毀了十數個沿途村鎮,燒掉了成千上萬畝的莊稼。

「傳令,今晚在此宿營,明日出發向北。」劉興祚看了看天色,下達了命令。

三路分進,約期於鐵嶺會合。按照目前的行進速度,劉興祚認為只會超前,不會延誤。

為了防備沉陽建虜的回身進攻,劉興祚也不想部隊太過疲勞,要繼續保持著大戰的能力。

「從時間上看,建虜想要調兵反擊,最少還要兩天的時間。」劉興祚和副統領尚可義說道:「我們要在鐵嶺地區做好大戰的準備。」

尚可義點著頭,說道:「如果能攻下鐵嶺,我軍能有更大的主動權。如果不成,末將建議繼續率兵北進,再尋機作戰。」

劉興祚還不知道郭大靖又在虎皮驛殲敵萬餘的訊息,對於建虜所餘的人馬,不好作準確的判斷。

但在制定穿插遠襲的計劃進,郭大靖卻向他作為指示。一旦建虜調兵回返,正面的進攻便會加速加快,爭取形成兩面夾擊之勢。

建虜若要竄入草原,鐵嶺是必須之地。如果能夠攻克,三萬飛騎有城牆可倚,便可正面阻擊建虜。

如果鐵嶺不能夠輕鬆攻取,如尚可義所說,繼續向北蹂躙建虜統治區,殺傷其部眾,摧毀其物資,也能削弱建虜的整體實力。

「如郭帥所分析的,建虜的兵力應該與我軍相當,就算再多一些,也不會超過太多。」劉興祚緩緩說道:「他們還要保護部眾北遷,總要分出部分人馬。」

抬頭望著不遠處正在被飛騎圍攻殺掠的城鎮,劉興祚繼續說道:「如你所建議的,建虜行路越遠,負擔越重,對我軍越是有利。」

建虜北遷的軍民,需要大量的糧草供應,而沿途城鎮和莊稼的摧毀,將使其失去補充,斷糧也有可能。

疲憊的軍隊,成為拖累的部眾,將使建虜的戰力下降。飛騎團的正面阻擊,則將具備更有利的條件。

儘管郭大靖強調過,從具體形勢來採取行動,不必太過刻意。但從劉興祚等將領的角度,爭取最大的勝利,依然是他們的目標。

甚至於,在劉興祚等人看來,如果能夠與北竄的建虜展開決戰。哪怕拼光了飛騎團,能給建虜致命一擊,也是值得的。

一旦建虜的兵力遭到慘重損失,就算有部分建虜能夠逃出遼東,也必然會被蒙古諸部反戈一擊,徹底覆亡。

不說別的部落,就是與後金關係最好的科爾沁部,十有八九也會把殘存的建虜當成投名狀,以便將來能夠託庇於東江鎮,免受虎墩兔的吞併。

這是弱者生存的手段,無關信義和親疏。甚至,包括那些曾與建虜為敵的女真各部,什麼葉赫、哈達等部。

尚可義注視著前

方殺聲漸息的城鎮,說道:「末將去尋個隱秘所在,把這幾日繳獲的財物埋藏起來。」

劉興祚澹澹一笑,揮了揮手道:「去吧!」

儘管在不斷的燒殺搶掠中,損失不大,繳獲不小,馬匹牲畜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。但除了糧食,帶著繳獲的財物行進作戰,依然是不太方便。

所以,把財物埋藏,並做好標記,畫在圖上,以備將來掘取,便成了最佳的選擇。

「將軍,戰鬥已經結束,正在甄別建虜和漢人。」一個通訊兵馳來報告,「有一些建虜聲稱是烏拉部,願意立功自贖,請求饒他們一命。」

劉興祚冷笑了一聲,說道:「死到臨頭才想到反正,早幹什麼去了。」

思索了半晌,劉興祚還是一拉馬頭,說道:「帶本將過去,看看這些傢伙能夠拿出立功,能不能換他們一命。」

對於女真各部的分化瓦解,雖然一直在進行。但仗已經打到這個程度,能有多少人反正,卻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