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五章 城內激戰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給予鞏阿岱所部最後一擊的,是從側面街巷殺過來的東江軍。以炮火開路,兇猛地撞了過來。
兩面夾擊之下,建虜終於無法抵擋,從敗退到潰退,被火槍火炮一陣追殺,狼狽地逃過兩條街,才在另一隊建虜的幫助下,勉強穩住陣腳。
東江軍各部對這方圓數里已經形成了包圍,短暫的調整之後,再次發起了猛烈的進攻。
遼陽城中,東西並列,有鍾、鼓二樓。毛文龍此時已經登上鐘樓,用望遠鏡瞭望著城中的戰況,並用旗號鼓聲進行指揮。
北城已經基本肅清,只有零星的戰鬥。最後的戰鬥也已經展開,就圍繞著方圓數里的範圍。
「那裡是遼東都司,也應該是奴酋的指揮部。」毛文龍放下望遠鏡,長出了一口氣,「最多再有一個時辰,就能結束戰鬥。」
欣慰之餘,毛文龍又輕嘆一聲,說道:「可惜,城內房屋損毀大半,重建要耗費多少人力和資財?」
方正化一直舉著望遠鏡,想尋找奴酋豪格的旗號。
有些小失望地放下望遠鏡,方公公接話道:「毛帥不必嘆惜,這是難以避免的。平定遼東後,天下太平,百姓們自然有重建的熱情。」
毛文龍笑了笑,說道:「朝廷恐怕拿不出錢來,只有靠東江鎮自己籌措了。」
招商引資,讓利於民。郭大靖早已有了重建的計劃,並且擬定完畢,呈給了毛文龍和陳繼盛。
農耕是現在這個歷史階段所不能輕視,更不能放棄的主要產業。但商貿發展,也是必不可少。
瀋陽、遼陽、大連、旅順、鎮江等地,都將成為商貿繁華的城鎮。
遼東的特產要賣出去,外面的糧棉物資要運進來,光靠官府的力量,能堅持一時,長久必出問題。
所以,重農不抑商,將是東江鎮稟持的政策。對外地的商人,只要在遼東建立商鋪,只要遵紀守法,都將給予一定的優惠和鼓勵。
比如這遼陽城內,修蓋好的房屋商鋪,就是東江鎮能夠拿出來的資本。和大分田地與百姓,是差不多的操作。
這與大明朝現在的政策,以及管理模式是完全不同的。最主要的特點,就是沒有太大的壓迫,對官府沒有太多的應酬打理。
而且,在遼東沒有那麼嚴格的等級觀念。軍人的社會地位高,商人也不受到鄙視,連官府的政務人員都出於底層,沒有明朝官吏的腐壞作風。
總之,戰後的東江鎮,就是要營造出各階層都能儘量感到舒服的環境,寬鬆但又不放縱。
對於朝廷會不會出資,方正化略有些尷尬。從皇帝的態度來看,給了東江鎮維持現狀的承諾,就已經是天大的恩德,怎麼可能再加投入?
遼東重建只能靠東江鎮自己,朝廷不投入,也不徵收。從歷史情況來看,朝廷等於甩開了包袱,節省了糧餉。
要知道,在建虜叛明前,朝廷每年也要給遼東駐軍運送餉糧,也是個不小的負擔。
而平遼之後,朝廷只拔餉銀,還是限制六萬兵員。也就是說,東江鎮要養超過六萬的軍隊,只能是自己拿錢。
也正因為東江鎮做出了很大的讓步,朝廷才同意繼續保持政策不變。包括向遼東的移民,朝廷也要盡力予以
協助。
這是一個討價還價的妥協,朝廷佔了大便宜,還解決了外患;東江鎮則能繼續發展壯大,在郭大靖看來,朝廷給的那些餉糧,遠沒有大量的移民更重要。
「那邊應該是奴酋所在,會集的兵力最多,戰鬥也最激烈。」方正化伸手指了指,岔開了話題,「但我軍已經形成包圍,全殲敵人只是時間問題。」
毛文龍也看到了,輕輕頜首,說道:「在兵力上,我軍已經佔據絕對優勢。現在正在集中炮火,準備總攻。建虜的困獸之鬥,不過是多活一時半刻。」
為了減少傷亡,郭大靖制定的城內作戰計劃,並嚴厲地告誡過眾將領。穩步推進,充分發揮火力優勢,不要急於穿插深入。
顯然,眾將都領會並執行了郭大靖的命令。對於最後頑抗的敵人,緊緊地包圍之後,並沒有急於進攻,而是調集大量的火炮,進行著總攻前的充分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