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後還隱約有低沉的雷聲傳來,郭大靖卻不再回頭,率領著最後的一個步兵營,向前開進。

大路上,以特戰營為先鋒,右協殿後,再加上調來的直屬炮兵,將近兩萬人的部隊,浩浩蕩蕩,向著北方昂然而行。

十幾年了,這塊被建虜竊據的土地上,再次出現了漢人軍隊的身影。帶著不可阻擋的殺氣,以及復仇之心,在蕭瑟的秋風中,鏗鏘前進。

古代三十里為一舍,是根據人、馬的體力和速度,軍隊一天正常行進的距離。

郭大靖認為這還是很有科學性,很合理的。因為,古代的驛站,通常也是這個距離。

從遼陽到虎皮驛,正好是六十里,又正好處於遼陽和瀋陽的中點上。按照正常的行進速度,應該是兩天能夠到達。

但郭大靖計劃是三天,儘管吸引建虜的注意力,牽制住建虜,為東西兩路的友軍突襲創造條件。

該急的時候就如風火,該緩的時候又如輕風飄拂,郭大靖的指揮藝術又提高了。

或者說,他更加適應於現在的戰爭模式。同時,他的計算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。

「遼陽境內除接官亭鋪外,還有爛泥鋪、山坳鋪、板橋鋪,到虎皮驛,就算是瀋陽境內了。我軍今天推進到爛泥鋪,明日是板橋鋪……」

王戰已經從特戰營調出,擔任郭大靖的參謀官。他隨在郭大靖馬旁,介紹著詳細的行動計劃。

郭大靖微微頜首,說道:「如果攻城順利,左協會盡快趕來,今晚能到的話,明日推進的速度可以加快一些。」

左協應該是最快趕來會合的,不出意外的話,今天就會出發;遼陽的戰鬥應該也會在今天結束,休整一夜後,後協、中協明天也會出發,趕來與主力會合。

朝鮮義軍的任務則是沿太子河而下,趕往本溪駐防,與遼陽拉平戰線,並等待命令向北進攻。

新編協經過鞍山堡、遼陽城的兩場進攻作戰,損耗較大,只抽調一個步兵營北上,其餘人馬暫時留守遼陽城。

這樣算下來,中路大軍就有五協多的兵力,除去遼陽作戰的傷亡,至少也應該有將近四萬人馬。

再加上水路的前協,以及直插建虜縱深的三大飛騎團,總兵力差不多有七八萬,對建虜依然是壓倒性的優勢。

可以說,建虜想用遼陽牽制東江軍兵力的計劃已經破產,還損失了三四萬的守軍,可謂是徹底的失敗。

現在的郭大靖已經不是在想光復瀋陽的事情,他要達到此次平遼的主要目的,就是儘量消滅建虜的有生力量。

所以,他放緩進軍速度,一來是積聚力量,其次則是迷惑建虜,為飛騎團和水師的行動爭取時間。

「建虜頂多還有四萬到五萬的人馬,精銳不會超過兩萬。他們不敢全部耗盡,至少要保留一半,北竄之後才能有足夠的自保力量。」

郭大靖分析著,權當作隨意的閒聊,儘管這些資料是作戰計劃的依據。

王戰深以為然,說道:「也就是說,他們已經無法承受兩萬以上的兵力損失。在抵擋我軍進攻時,兩萬人馬的傷亡,恐怕也就是一兩場大戰。」

「所以在兵力集結完成後,要加速行進,直抵虎皮驛,在建虜不及撤退時,便展開猛攻,使其不得不應戰。」

郭大靖笑著說完,回頭張望了一下。

馬蹄聲急驟,兩名通訊兵疾馳而至,來到近前,躬身施禮,呈上書信,彙報道:「報告郭帥,遼陽城已被攻破,預計在黃昏前結束戰鬥。」

郭大靖伸手接過書信,開啟看了一眼。上面的內容很簡短,是毛文龍寫的,顯示出倉促和匆忙。

「本帥知道了。」郭大靖也不寫回信

,擺手讓兩人回去。

這就是通知,好讓郭大靖放心遼陽戰事。顯然,遼陽城不僅被攻破,城內的戰鬥也比較順利,才會有黃昏前結束戰鬥的樂觀估計。

「一天攻城,當天便破,建虜是做夢也不會想到的。」王戰露出由衷的喜悅,「希望能夠生擒豪格,綁赴京師千刀萬剮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