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五十九章 毛文龍赴遼陽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“對於郭帥的破城之術,你有懷疑?”毛文龍看了陳忠一眼,說道:“丁卯年援朝,郭帥便炸開過龍川城,全殲建虜。再到鎮江堡,鞍山驛,都是進攻即破。”
陳忠連連點頭,說道:“既然是郭帥佈置,卑職豈能不信?攻破遼陽,平遼便成功了一半。只剩下沉陽,能把建虜一網打盡。”
毛文龍澹澹一笑,也不想與親兵隊長說得太多。什麼一網打盡,建虜有那麼蠢,會與沉陽共存亡?
不管怎樣,能夠將建虜趕出遼東,就已經是天大的功勞,足以留名史冊。就算在整個明朝歷史,這也是能排得上號的大事件。
要說毛文龍不想要戰功,那也是不確切的。只不過,他不會去爭搶,也是扶持郭大靖成為他最可倚靠的接班人。
作為封侯、封三孤的武將,毛文龍知道自己已經走到了大明武將的盡頭。再有封賞,也不可能是國公,只能是象太師這樣的三孤虛銜,意義不大。
所以,能夠安排好身後事,有最安全的結局,才是毛文龍反覆思考權衡,最後得到的辦法。
朝廷是不可信的,就算是皇帝,也會朝令夕改,出爾反爾。
秋後算賬,這是老朱家的傳統。你數數,有丹書鐵券的開國名臣名將,被朱八八弄死了多少?
毛文龍已經快六十歲了,按照古代人的壽命,他可不敢奢望自己能長命百歲。十年,二十年,或許已經是極限。
而二十年之後,郭大靖還不到五十,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。只要不出意外,足能保證他得善終,甚至還能庇佑他的子孫。
除了郭大靖不出意外,另外一個條件就是東江鎮還要實力猶在。如果衰敗了,同樣也保護不了他。
能夠讓東江鎮繼續發展壯大,哪怕是能夠維持實力,除了郭大靖,毛文龍還真找不到能讓他放心的人物。
其實,連毛文龍也驚歎並佩服郭大靖的眼光和能力。
不是郭大靖的籌措和經營,東江鎮挺不過最艱難的時期,不知道要餓死多少軍民。
不是郭大靖的提醒和佈置,自己很可能會遭了袁崇煥的毒手。在袁崇煥被審時,已經招供出要殺害毛文龍的陰謀。
不是郭大靖的購買和製造,東江軍不會擁有犀利的火器,並在數年時間,取得壓倒建虜的優勢。
“老夫做得最正確的事情,就是提拔並信重大靖,才會有今天的局面,才會有現在的地位,才會完成自己夢寐以求卻在幾年前根本不奢望成功的理想。”
毛文龍得感謝郭大靖,幫助他封侯晉爵,走上武將的巔峰。同時,他也深信自己的眼光,不會看錯郭大靖的為人。
儘管對郭大靖的野心,毛文龍也有覺察。甚至於,郭大靖在他面前,也不如何掩飾征戰四海的志向。
但話說得巧妙,在毛文龍看來,郭大靖是想在海外創業,打下一片基業,甚至是海外稱王。
這雖然也不太符合忠君的理念,但也不算太大逆不道。對於朝廷的戒懼,難道他毛文龍沒有?
“興許,自己也會走上那條路,從此海闊天空,再無憂懼之心。”毛文龍輕輕吐出一口長氣,開始了新的憧憬。
“大帥小心。”陳忠突然拉住毛文龍的戰馬,也打斷了毛文龍的思緒。
前面的車隊放緩了速度,因為道路的關係,走過那麼多的車馬,坑窪是難以避免的。
毛文龍四下張望,不禁為四野荒涼而搖頭,發出唏噓,“平遼之後,這重建工作,相當繁重,沒有三五年的時間,怕是難以恢復昔日的繁榮。”
與經營日久的遼南相比,毛文龍的感觸更深。雖然戰爭還未結束,遼南的繁華,已經超過戰前。
“只要天下太平,重建家園的話,應該一兩年就夠了。”陳忠並不瞭解毛文龍的標準,伸手指了指,說道:“卑職的家鄉就在那邊,定遼後衛的雙樓臺。”
毛文龍舉目瞭望,什麼也看不著,但卻眯起眼睛,若有所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