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二十五章 坑道爆破的演練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巴布泰猜測著說道:“或許是久戰力疲,也或者是不慣夜戰,敵人擺出的架勢,似乎是要到明天再繼續進攻。”
鞏阿岱若有所思,覺得應該有這種可能。夜間作戰的話,火槍是很容易暴露目標的,弓箭則更加隱蔽難防。
伸手指了指殘缺的城垣,鞏阿岱開口說道:“看來,敵人的突破口應該選擇在這裡了。我軍便在此重點佈防,與敵人廝殺血拼。”
巴布泰說道:“既是防不住敵人的火炮轟城,我軍可伏於突破口的兩側,待敵破城進攻時,予以夾擊消滅。”
鞏阿岱點了點頭,說道:“如此甚好,在狹窄的突破口,我軍能形成兵力優勢。不管是弓箭,還是近戰,也都能發揮所長。”
打到現在,建虜還是那兩個優勢:遠端的弓箭,近戰的肉搏。或許弓箭還能分為步戰和騎射,但根本上是不變的。
而東江軍則在火力上佔據優勢的同時,也在彌補自身的缺陷。近戰已經不懼建虜,遠端打擊更是手段多又犀利。
最能夠鎖定勝局的,卻還在於兵力的優勢。不管火力多強大,也達不到後世鋪天蓋地、地動山搖的程度,也就不能完全地擁有獲勝的把握。
但藉助於火力優勢,東江軍與建虜對戰,至少也能達到一比一的交換。這樣的比例,就註定了建虜必將失敗的命運。
若是換成朝廷,在皇帝和朝堂大老眼中,泱泱大明,子民億兆,軍隊百萬,就是十個換一個,也把建虜給滅掉了。
可現實就是那麼殘酷,建虜叛明以來,折損在遼東的明軍總有二三十萬吧,可建虜非但沒有被滅,連元氣大傷都談不上,依然佔據著戰略主動權。
再看建虜繞道入關的戰績,數十萬駐防明軍和勤王的明軍,根本就無法與建虜正面交戰。
耗盡國力打造的關寧軍,表現就更加不堪,連數百人的建虜騎兵都不敢主動出擊,坐視其燒殺淫掠,只盼著建虜搶夠了自己退兵,好行歡送之事。
恐怕到現在,皇帝與朝堂大老也搞不明白,為何天朝上國奈何不了僻處一隅的建虜,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。
可惜,歷史被郭大靖撬動,不會重演遍地腥羶的悲劇。而建虜的頑抗,也不過是垂死的掙扎,改變不了最終的結局。
即便有很微小的可能,今年無法達到平遼滅虜的目標。但對於東江軍來說,也不過是多等一年或兩年。
建虜已經失去了發展壯大的基礎,東江軍也擺脫了對朝廷的依賴。
這正是郭大靖所希望的,不管朝堂形勢如何變化,朝廷的支援是否還在,東江軍都能夠獨力承擔起平遼的歷史重任。
“啟稟郭帥,末將已經勘測完畢,距離城牆六十餘米,大概需要七個時辰的時間進行坑道作業。”土營統領耿名戰趕回來向郭大靖作著彙報。
換源app】
郭大靖一直望著城牆,若有所思的樣子,聽到耿名戰的報告,才收回目光,微笑頜首,緩緩說道:“如果挖掘兩條坑道呢?”
耿名戰只是略微估算,便躬身道:“人手足夠,挖掘一條兩條,所耗時間差不了太多。”
“那挖掘的地點呢,是否可以選擇?”郭大靖又接著問道。
“土質一樣,只要是對南面城牆,大帥可以指定掘進地點。”耿名戰不假思索地回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