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七章 多爾袞視察,遼東作戰佈署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東江鎮不僅有毛文龍,還有年輕氣盛的郭大靖,打起仗來不留情,殺起建虜無比兇悍。
多爾袞暗自嘆了口氣,基本破滅了幻想,但還得繼續維持著表面上的鎮定。
除非東江軍因為缺乏作戰物資,導致行動中斷,或者是其它的什麼意外情況發生。
“還要繼續遷移族中老弱婦孺,做好以防萬一的準備。”多爾袞沉聲吩咐著蘇克薩哈,“秋收時,他們出不了多少力;戰事不遂,他們又會成為撤退的拖累。”
春耕前便遷移了一批,為了減少壓力,多爾袞暗中下令,在這幾個月中,陸續又遷走了幾批。
但勞力還是要留下的,連壯婦在內,秋收時還要依靠他們。軍隊被牢牢牽制,恐怕抽調不出多少人手。
糧草物資對於建虜來說,同樣是極為重要。沒有物資作支撐,怎麼能保持與東江軍的對峙?沒有飯吃,建虜將不戰自敗。
蘇克薩哈躬身應承,心中也是無奈加悽苦。
再怎麼暗中進行,也不可能瞞得太久。其它各旗早就知道,只是本著自願的原則,是否遷移,取決於旗主的決定。
人心浮動是肯定的,但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。提前準備,總比倉促行事要好得多。
只要還有人在,就算丟掉了遼東,也有東山再起的機會。反正,遼東也是他們搶來的。
可不捨得放棄遼沉,不想再回到北方的苦寒之地的旗人,卻不在少數。象滿達海等年輕的旗主,更是捨不得之繁華之地。
當然,多爾袞也知道驟然撤出遼沉的嚴重後果。後金集團將分崩離析,蒙古諸部離心離德,只剩下怨言滿腹的滿人和鐵桿漢奸能夠誓死追隨。
說白了,他也是左右為難,十分的矛盾。明知不可為而為之,只是還存著一絲僥倖心理罷了。
道路旁滿眼的綠色,莊稼長勢甚好,給人一種鬱鬱蔥蔥的篷勃生機。田地裡有勞作的人,見到汗王大旗,紛紛跪拜。
多爾袞心情稍好,指點著,與隨從們說著話。
如果能順利渡過秋收,與東江軍的對峙就又多了幾成把握。沒有糧食,餓也把後金餓垮了。
“今年的年景很好。”寧完我在旁揀著好話說道:“敵人想必也能收穫不少,但他們一來在擴軍,二來在招攬移民,糧食物資應有缺口。想持續作戰,困難極大。”
多爾袞知道這是在安慰他,東江軍的人口不斷增加,這本身就是持續增加的壓力。後金倒也想人多勢眾,想耕種生產作戰都不耽誤,可做不到啊!
“袁崇煥吹噓五年平遼,東江鎮又進一步,以三年為餌,使朝廷全力支援。”多爾袞緩緩說道:“現在更是變本加厲,要在一年內平遼。”
冷笑了兩聲,多爾袞說道:“只要頂住東江鎮的秋後勐攻,明廷的態度便會大變。毛文龍啊,下場會比袁崇煥更加悲慘。”
這有兩分實話,其餘的全是發洩和詛咒。對於能不能頂住勐攻,多爾袞暗自遷移人口,就已經說明了他缺乏自信。
只不過,狠話還是要說,讓手下聽聽,也能振作點士氣,更顯出身為汗王的高瞻遠矚。
自我安慰著,自我吹噓著。說白了,就是給自己壯膽打氣。包括多爾袞在內,心裡都清楚目前局勢的惡劣。
離遼陽不遠,豪格和阿濟格率領眾將出城前來迎接。多爾袞勉勵讚揚一番,在眾人的陪同下進入遼陽城。
沒有去安排好的住處,多爾袞馬上就率人登城,檢視防禦工事的構築。
以壕溝阻隔,不使東江軍的遠端火炮直接打到城內,這是建虜防禦的主旨所在。同時,利用戰壕減弱敵人火炮的殺傷,與敵肉搏近戰。
城外,壕溝縱橫,綿延不斷,足有三四里的厚度。城頭上,大大小小的火炮布放著,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城外。
“城內軍民全部動員的話,有三萬餘人。”豪格對這個小叔雖然怨恨滿腹,但人在矮簷下,也不得不低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