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五章 兩帥展望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“大帥,末將……”陳繼盛見到毛文龍,臉上現出激動之色,可還說完話,便被毛文龍打斷,行了半個禮也被毛文龍扶住。
毛文龍哈哈笑著,攜著陳繼盛的手臂便往屋裡走,“你我還弄這個虛禮?知道你忙,這是什麼風把你吹來的?”
陳繼盛心裡暖暖的,就算是並肩戰鬥的時候,也沒見毛文龍這般親近熱情。可久別重逢,他何嘗不是激動?
“末將要巡視各地,安排勞力,為了軍屯秋收的事情。”陳繼盛被毛文龍按坐到椅中,才騰出手,打了個拱。
毛文龍用力點了點頭,說道:“軍屯之事,確實耽誤不得。可提前發動,才能給予建虜最沉重的打擊。”
“末將省得。”陳繼盛說道:“大帥放心,各地抽調的勞力,絕誤不了秋收。”
下人奉上茶水,毛文龍伸手示意,笑著說道:“來,嚐嚐這西湖龍井,雖不是今年的新茶,可味道著實不錯。”
“大帥家鄉的茶葉,定是錯不了。”陳繼盛端起茶杯喝了一口,沁人心脾的茶香讓他舒愜地長出了一口氣。
毛文龍呵呵笑著,說道:“林家竟不給你送些茶葉,待某說說他們,太小氣了。”
陳繼盛趕忙說道:“末將常喝信陽毛尖,林家也送了的。”
毛文龍點了點頭,本來就是玩笑,說說而已。打量著陳繼盛,他感慨道:“比上次見面時又清減了,桉牘工作,甚是辛苦啊!”
陳繼盛笑了笑,說道:“談不上辛苦,比行軍打仗可輕鬆多了。隨著官員的增加,末將也沒那麼忙了。”
毛文龍搖頭道:“明年的工作更多,怕是不得清閒。但你也別事必躬親,多培養手下,特別是年輕人,就該挑起重擔。”
陳繼盛點頭稱是,說道:“再過兩三年就應該好了,透過夜校,越來越多的人能識文斷字,就有更多的人才可供使用。”
毛文龍扳著指頭算了一下,說道:“嗯,再笨的人,只要用心,五六年也能學個差不多。”
“朝廷不是給了五年時間,把握遼東的政務管理,應該沒有問題。”陳繼盛信心較足,笑著說道:“五年後再想插手,遼東的軍民都不答應。”
“除非政策不變,並用咱們的管理模式。”毛文龍捋著鬍鬚,澹澹地笑著,說道:“當然,平定遼東後,政務管理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。”
現在的政務系統是簡化版,或者說是半軍管,並不正規。
如果要完善的話,司法系統、稅務系統等等,都要細分,更加地專業化。這可不是一時半會的工作,需要更多的專精人才。
陳繼盛苦笑了一下,說道:“內地的讀書人要的是功名,而這卻是咱們給不了的。希望平遼之後,從裁撤的軍隊中,再選拔出些人才。”
毛文龍也是無奈,保持東江鎮的軍戶管理模式,已經是朝廷的開恩寬宥。政務官員也是在名稱上有所改變,以免引起朝廷的敏感。
但功名卻是不能私下授予,不僅是不臣之心,還不會得到認可,犯不著為了招攬人才,就背上這麼大的罪名。
不能與朝廷翻臉,或者說是儘量維持著表面上的關係,對東江鎮的發展壯大是十分有利的。
當然,變通的辦法也有,就是東江鎮的小學、初中考試,以及考試合格後發放的相關文憑。
與內地的科舉功名對應的話,小學就相當於童生,初中就相當於秀才,管理並不算複雜的政務,還是夠用的。
只不過,東江鎮的小學和初中,學的多是實用性的知識,什麼八股,什麼詩詞歌賦,都是不學也不考的。
再加上政務官員已經形成了從基層幹起,級級晉升的道路,在能力上卻並不遜色於那些飽讀詩書之輩。
“大靖跟我說過,也應該給你寫過書信。”
毛文龍喝了口茶水,緩緩說道:“從退役官兵中選擇政務官員,能夠緩解平遼之後管理地盤太大的困難。至少,象維持治安,他們是足以勝任的。”
“末將贊同大靖的建議。”陳繼盛說道:“地盤大了,人口多了,治安問題要足夠重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