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零五六 進佔海州衛,何不築城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這樣一來,既增加了多爾袞要率領族人北竄的壓力,也給遼東兵團迂迴包抄,爭取足夠的時間。
歷史上,解放戰爭中的平津戰役便是稱圍而不打,穩住北平的守軍。等到以雷霆之勢拿下天津和塘沽,北平守軍已經沒有了從海上撤退的可能。
「如果是這樣的話,恐怕我軍要圍攻遼陽時,兵力要達到六七萬才行。」祖大壽微皺起眉頭,提醒道:「既要攻城,又要防備建虜的機動人馬。」
郭大靖點了點頭,說道:「兵力沒有問題,但卻不是全堆在遼陽城下。因為,攻城和圍攻是不一樣的。」
能夠將城池包圍起來,把守敵全部殲滅,自然是最好。但需要的兵力太多,郭大靖不想採取這樣的戰術。
不分兵,只從一面或兩面向遼陽發起進攻,給遼陽城內的敵人留出退路。建虜伺機內外夾攻的援軍,也無隙可乘,這是最穩妥的打法。
但遼陽地區的建虜想要全身而退,也不容易。郭大靖要動用水師,載重兵沿渾河北上,在遼陽瀋陽之間,截殺建虜。
同樣是殲滅戰,如果放開眼量,不是死盯著遼陽城的守軍,就會豁然開朗。
這就是郭大靖與祖大壽的差距,他看到的是更廣闊的戰場,把遼陽守敵和城外援軍都算計在內。
當然,此時還不是時候,郭大靖也沒詳細地告訴祖大壽。畢竟,胃口很大,還是需要實力來支撐的。
吞併兩萬遼鎮官兵,再加上新招募的萬餘新兵,這才具備打大殲滅仗的條件。
邊走邊談,郭大靖和祖大壽在親兵的護衛下,已經趕到了海州衛城。
海州衛城被建虜拆毀,但還有城牆的地基可用。已經是春暖花開,構築壕溝胸牆工事,並在城內修建倉庫兵營,也不算是太大的工程。
況且,這裡還不是前線,只是後勤基地。新的防線要向北再推三十多里,差不多是在海州衛城和鞍山驛的中點位置。
也就是說,只要東江軍發動,一天的時間就能進抵鞍山驛,不給建虜留下太多的預警和準備時間。
這就是郭大靖的新打法——貼身緊逼,使建虜不得不時刻處於警惕和戒備的狀態,難以抽身它顧。
對於兵力不足的建虜來說,這是比較難受的地方。原本的亦兵亦民的狀態,將被打破,造成更嚴重的人力緊張。
而且,不僅僅是遼南要緊逼近身,還有遼東。鞍山驛、連山關、本溪,甚至是鴉鶻關,都將是這樣的狀態。
「戰壕胸牆比修築城池要快得多,也要省得多。」祖大壽點著頭,稱讚之餘也有些感嘆,「可沒有犀利的火器,就還需要堅固的城牆。」
遼鎮為什麼會被朝廷裁撤,東江軍的崛起是一方面。另一個缺點便是在遼西修築城池,太過耗費錢糧,朝廷不堪重負。
耗費錢糧也就算了,還沒有什麼戰績。當然,如果沒有替代者,朝廷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。
可事實上,東江鎮已經屢戰屢勝,遼鎮卻還自我感覺不錯,想著能拿一把。最後的結局,完全是自作自受,不作不會死。
堅固而高大的城牆,確實能給守軍帶來信心,防守得當,也能給進攻一方帶來重大的傷亡。
但這也不是絕對的,攻擊方法的多樣,反倒會使過於依賴城牆的守軍帶來沉重打擊。
比如坑道爆破,比如巨炮轟擊,都能使守軍付出慘重的傷亡。關鍵的是,東江
軍已經掌握了這兩種方法,對於進攻堅城,並沒有畏難心理。
郭大靖對於祖大壽的觀點不甚贊同,但也沒有馬上反駁,只是淡淡地笑著,說道:「構築戰壕胸牆工事,確實比築城更快更省,也更有利於火器的發揮。」
此時,李維鸞騎著戰馬迎了過來,躬身施禮,「末將見過郭帥、祖帥。」
郭大靖笑著點了點頭,說道:「李將軍動作很快啊,只是差了小半天的時間,海州衛城就是大變樣兒。」
祖大壽也讚道:「各部有條不紊,分工明確,李將軍治軍有方啊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