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八十三章 阿濟格的進退兩難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如果建虜現在放棄遼沉,大踏步向北後退,東江軍想要一鼓作氣地解決敵人,就需要在遼沉經營至少一年以上的時間。
建虜也會因此贏得一年多的緩衝時間,而不是被東江軍死死牽制,連耕種生產的勞力都抽調不出來。
多爾袞要是真有那麼大的魄力,直接退到黑龍江流域,路上會死很多人,但郭大靖想要消滅他們,恐怕就不是三五年能夠完成的任務。
至於更遠的,還有庫頁島,還有外興安嶺、西伯利亞,東江軍就更是鞭長莫及了。
換位思考的話,這是郭大靖為建虜所能想出的最好的辦法。俗話說: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。
但郭大靖知道,多爾袞即便提出這個方案,也會遭到建虜高層到底層的強烈反對。
在大多數建虜看來,形勢並沒有到那麼嚴重的程度。怎麼就要掘開老汗的墳墓,抬著棺材、拖家帶口地跑路了呢?
內亂是不可避免的,儘管不太可能刀兵相見,但思想不統一,對於建虜的作戰,也會有很大的影響。
“把建虜儘量留在遼沉,我軍也要發展壯大到能全殲建虜的實力,那時候才是平遼滅虜的最佳時機。”
郭大靖伸手指點著桌桉上的地圖,緩緩說道:“遼沉的建虜敗退,只有兩條路:一是向西走撫順、清原,退入建州衛故地,並繼續退向奴兒干都司的縱深;二是向北走鐵嶺、開原,先進入北方草原……”
想要把兩條退路都切斷,顯然是很困難的。但堵住建虜西竄之路,還是大為可行的。
雖然建州故地,幾乎是被建虜所拋棄。但無論是地理環境,還是重新經營的難度,都比北方的荒蕪苦寒之地,要強得太多。
所以,如果建虜能成功西逃,重新安定和恢復的時間會大大縮短。如果是北竄的話,想要積聚起反擊的力量和物資,就不是三五年能夠完成的目標了。
“末將明白了。”尚可喜點著頭,露出恍然的樣子,“郭帥的平遼,不僅是光復遼東失地,更要一勞永逸地解決建虜,使其再難威脅遼東。”
郭大靖微笑頜首,說道:“存人失地,人地皆存;存地失人,人地皆失。建虜恐怕還不是很明白這個兵家要義,也或者是享樂慣了,不肯放棄遼沉這繁華之地。”
尚可喜深以為然,笑著說道:“建虜原本就是個乞丐,好不容易從苦寒之地來到了能舒服享受的大城市,怎肯輕易放棄?”
“正是要他們的這種心理。”郭大靖拍了拍桌桉,冷笑著說道:“平遼還在其次,滅虜才最主要。”
一城一地的得守,只要不對戰局有重大影響,郭大靖都能做出雷厲風行的取捨。
比如鳳城,原本就是山城,易守難攻。但在特戰營兵力不夠的情況下,他就下令棄守,只在鎮江堡投入全力。
建虜敢於發動東征作戰,與東江軍放棄鳳城,也有些關係。如此險要之地,東江軍都不守,可見遼東兵力的不足。
如果東江軍以數千之眾堅守鳳城,應該能阻擋住建虜東進的腳下。當然,那樣的佈置也失去了獲得大勝的機會。
而仗打到現在,基本上已經是勝券在握。就算不能全殲建虜,能僥倖逃脫的也絕對不會很多。
損失了兩三萬人馬後,建虜將再無機動兵力,徹底喪失了主動進攻的實力。在東江軍的牢牢牽制下,只能是坐以待斃。
郭大靖與尚可喜正閒聊著,親兵入內稟報,從連山關、通遠堡方向,開來了大隊建虜,約在萬騎左右。
“這麼快?”尚可喜驚異的神情一閃而過,隨即便笑著恭維道:“郭帥神機妙算,建虜果然留有後手。可惜,只有一萬多人馬,已經難改戰局。”
郭大靖擺了擺手,想謙遜下,又無奈地搖了搖頭。
地位決定態度,郭大靖身為東江軍的二號人物,鐵定的毛文龍的接班人。無論是官職,還是貢獻,眾將領恭維,都在情更之中。
建虜的援軍來了,這在郭大靖的意料之中。而他率部安營固守的位置,只能是讓建虜感到頭痛。
………………
在連山關待命的阿濟格,接到鳳城的急信後,便率領萬餘鐵騎迅速出發,可謂是雷厲風行。
其時,鳳城守軍也沒有探悉到太多的情報,只知道敵人已經襲佔湯站堡,阻斷了與東進兵團的聯絡。
當然,鳳城守軍出動了兩千兵力,進行了試探性的進攻。在遭到迎頭痛擊後,損失了千餘人馬後,又縮回了鳳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