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七十章 過年,餃子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而在遼南,那些已經被「騙」到遼東的移民,也正在吃著餃子,卻是管夠的,非吃飽不可。
吃餃子也有差別,就在於是什麼餡,可對於老百姓來說,卻是自家的事情,更是努力奮鬥的動力。
比如軍屬,能吃豬肉白菜、豬肉大蔥餡的,那就已經是別的人家羨慕不已的生活水準。
「慢點吃,別燙著。」楊氏開心地笑著,看著兒子狼吞虎嚥,是發自心底的歡欣。唯一不圓滿的,便是丈夫楊大滿在軍隊,不能回家團聚。
楊小河嚥下了嘴裡的食物,嘿嘿笑著,「娘,您也吃啊!」
「好,娘也吃。」楊氏欣慰地點著頭,慢慢地吃著,還抽空說道:「今兒過年,餃子煮得多,咱娘倆都要吃飽。」
楊小河放慢了吃喝的速度,說道:「娘,吃完飯我陪你出去轉一轉。聽說,大家都會出來,提燈籠舉火把,那個叫,叫什麼***。」
楊氏猶豫了一下,但隨即便點頭答應,說道:「好啊,就拿那個糊好的燈籠。」
既是村人羨慕的軍屬,又要長期在此居住,楊氏覺得別太格格不入,還是要儘量與鄉親們處好關係。
而且,這也是為了丈夫,別給男人丟臉。
要是男人也在家該過好,大過年的一家團聚,說說笑笑,吃好的也更有滋味。
楊氏看著兒子吃得香甜,心中不禁感慨萬千。從在生死邊緣,到現在吃好穿暖,簡直令人難以相信,彷彿如做夢一般。
唉,這就是命啊!父母都沒享到福,自己和兒子卻是苦盡甘來。
「娘,咱家也養羊吧?」楊小河抬頭望著母親,不太確定地問道:「聽爹和你說過這事兒。」
楊氏笑著點頭,說道:「也不想養多了,又種地,又放羊的,怕你累著。」
「累不著。」楊小河生怕自己少了個活計,趕忙說道:「俺看別人家怎麼養了,用那個玉米秸杆喂就成,不用天天趕著去吃青草的。」
楊氏說道:「嗯,你爹也是這麼說的,要咱家種些玉米,還有土豆。二十來畝田地,足夠一家人吃喝了。」
楊小河咧嘴笑道:「誰讓咱家是軍屬呢,只要交一點賦稅,剩下的都是自己的。等俺夠了歲數,也去從軍。」
楊氏雖然沒什麼見識,可三年平遼還是聽到的,心裡盤算了一下,到那個時候,差不多也不用打仗,都能過上安生日子了。
敷衍地點頭,楊氏也不想現在就給兒子澆冷水,便岔開了話題,說道:「你爹讓你好好讀書識字,你別偷懶。等他再回家探親,你讓他高興高興。」
楊小河呵呵笑了兩聲,埋頭吃喝,顯是心中不是很情願。
「讀書識字是很有用的。」楊氏耐心地說道:「你爹能當上軍官,這可是挺重要的。」
楊小河不想母親再嘮叨,連連點著頭,答應道:「放心吧,娘,俺好好學,不落夜課就是。」
楊氏這才露出笑容,說
道:「明天燉小雞,後天做魚吃,過年讓你解饞吃好。」
對於軍屬來說,糧餉已經足夠三口之家的花用,甚至還要比一般的百姓更寬裕。年節上的福利,也足夠讓人眼熱。
當然,如果沒有別的經營的話,很快就會被那些現在還一般的老百姓超過。畢竟,耕種田地的數量,是否勤勞肯幹,才是更重要的因素。
如果百姓家有勞力,再買上兩頭耕牛,耕種百十來畝,甚至是更多的田地是沒有問題的。
但象楊氏母子,即便不去勞作,也能夠吃飽穿暖,更不讓家中從軍的男人擔心惦記。
而這,也是東江鎮,或者是郭大靖所要達到的目的。軍人無後顧之憂,才能奮勇作戰。
如果浴血沙場的結果,是連家人的溫飽都難以保障,那又有什麼意義,靠著愛國忠君的口號嗎?
除了東江鎮之外,各地明軍卻都存在著這種現象,那就是缺糧少餉。戰鬥力衰弱,缺少戰鬥意志,也都源於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