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人驚訝、羨慕、欽佩,種種情緒不一而足,但看中年漢子的眼神已與原來不同。

建虜叛明,席捲遼東,固然有明軍衰敗、將惰官貪的原因,朝廷對於遼東和遼民的傷害,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。

建虜還未成氣候時,遼東地區的百姓與朝廷的關係就很緊張,時人將遼人對朝廷的不滿總結為“四大恨”:

“軍興以來,援卒之欺凌詬誶,殘遼無寧宇,遼人為一恨。”

“軍夫之破產賣兒,貽累車牛,遼人為再恨。”

“至逐娼妓而並及張、劉、田三大族,拔二百年難動之室家,遼人為益恨。”

“至收降夷而雜處民廬,令其淫汙妻女,侵奪飲食,遼人為愈恨。”

除此之外,遼東還流傳著許多民謠,比如“二相出巡,如虎捕人;上天無路,鑽地無門”,“若遭大虜還有命,若遭家丁沒得剩”。

這些總結的四大恨,以及民謠,都充分體現了明朝晚期遼人的苦難和對於朝廷的怨氣。

特別是萬曆派到遼東的監稅太監高淮,在遼東瘋狂搜刮、敲骨吸髓、敲詐勒索,致使大戶破敗,百姓逃難。

“遼人無腦,皆淮剜之,遼人無髓,皆淮汲之”。

老百姓用最簡煉的民謠,述說著最悲慘的遭遇。而這悲慘是皇帝派的太監造成的,是朝廷的冷漠不管所加劇的。

而高淮亂遼的後果還無法不止此,監稅太監又被萬曆加了鎮守太監的頭銜,簡直就成了遼東的土皇帝。

由此,高淮將手伸進了軍營,他剋扣軍餉,凌辱下級軍官和士兵,只要有人稍抱怨幾句,就會被他活活打死。

高淮的殘酷行徑,造成了兩次兵變,士兵聚眾譁變,“誓食淮肉”,嚇得高淮逃入關內,並在隨後對遼東軍民進行了殘酷的報復。

等到建虜叛明,在攻打遼東初期,努爾哈赤還散佈“有房同住、有糧同食、有田同耕”,以此來拉攏對明朝廷有怨恨的遼人。

效果可以說是很明顯,以遼南為例,遼人幾乎沒有太大的反抗,建虜便輕易地佔領了遼南四衛。

對老百姓來說,民族大義比不上吃飽穿暖,比不上養家餬口,那是高高在上的肉食者慷慨談論的奢侈品,離他們太遙遠。谷貵

誰來統治,平頭百姓不是一樣的繳納賦稅,耕種作活,只為了吃上飯。

自古以來,這種思想在老百姓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。興,百姓苦;亡,百姓苦。苦難讓他們麻木,實在是令人痛惜。

而在建虜竊據遼東的過程中,遼人寧願去侍奉胡虜,也不願意為朝廷賣命,其背後並非是沒有理由的。

如果不是努爾哈赤腦子進水,對統治區的遼人採取高壓殘酷的統治政策,遼東的形勢說不定早能穩固下來,成為了大明的心腹大患。

本來只想著換個官府管轄,自己只要老實耕種,按數繳納賦稅,便會繼續生活的遼民。

但努爾哈赤的短視和愚蠢葬送了穩定遼東的好機會,已經屈膝的遼人猛然發現,建虜兇殘得令人髮指,不僅要錢還要命啊!

在生與死之間,剃頭遼人爆發了,他們不能忍受親人被殘殺,不能忍受那殘苛暴虐的統治。

從前因講到後果,或許能夠明白郭大靖傲上憫下的根本原因。民心向背,最偉大的力量在於人民,沒有誰比他更清楚,更相信這個論斷。

所以,無論是現實的需要,還是存著後世的思維,郭大靖都在盡力對老百姓好些。

其實,這並不是很難。因為老百姓的要求真的不高,一點都不高。

同時,郭大靖對於毛文龍也是越來越佩服。

歷史上,能在朝廷斷糧斷餉,袁督師禁海捅刀子,軍民餓死成千上萬的情況下,還能維持住東江鎮,實在不容易,也實在是夠厲害。

這樣的認知,也改變了郭大靖的設想。儘管這可能很有助於他繼續投機取巧,藉著熟知歷史的優勢,給建虜造成更沉重的打擊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商棧的建築格局是前店後宅,或者說是前店後庫。

因為藤野英從來沒在商棧的後宅過夜,哪怕一次也沒有。她可是郭將軍的如夫人,這麼不守婦道的事情怎麼能做?

況且,她也不是天天都去商棧,只是估摸著老客戶快來了,或者是得到通知,她才比較勤快。

比如這幾天,藤野英就基本上都來商棧,應付著倭國來的客商。只是,有些重意上的事情,讓她並不是很順心。

“夫人,大谷先生又來了。”阿巧能看出藤野英有些煩這個倭國商人,但該通傳還得通傳,“要不要找個什麼藉口,把他打發走?”

藤野英搖了搖頭,要是想躲避,她就不來商棧了。為了能多賣出些商貨,多賺些錢,她就是煩也得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