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五章 眼花繚亂的高階貨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已是七月的天,雖未到酷暑,卻也熱得令人難受。
慢慢喝著冰水,讓冰冷的感覺從到胃,再瀰漫全身,毛文龍甚是愜意地閱看著檔案。
一切看起來似乎都是順遂的,糧餉雖然減半,但軍票的發行解決了困難,不僅能夠招兵擴充,還用省下來的銀子購買了軍需物資。
金州的經營經過數月的忙碌,已經穩定下來,並呈現出蒸蒸日上的勢頭。
改造的燧發火槍正在逐批運來,在訓練中就顯現出優勢,受到將士們的喜愛,無形中提振了軍心士氣。
撐到秋收是沒有問題的,毛文龍計算著錢財和存糧,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氣,愜意地靠進了椅中。
房門輕輕敲響,親兵進來,呈上了新到的檔案。有邸報,有軍情,還有書信。
毛文龍重新打起精神,先看軍情,沒有什麼要緊的;開啟邸報,也沒什麼特別的,又開啟了書信。
是陳繼盛寫來的,彙報了金州最近的工作,還捎帶著把方正化等人的言談活動,以及郭大靖等將領的情況,也報告給毛文龍。
郭大靖接到聖旨,並呈獻平遼方略,毛文龍早就知道,還是郭大靖自己如實彙報上去的。
毛文龍心中雖然有些小芥蒂,但卻是對朝廷拉攏東江鎮將領的不滿,對於郭大靖的信任,還是沒有什麼改變。
而且,他看過郭大靖的平遼方略,其中就有很多是包括他在內,東江鎮將領們共同探討商議的結果,郭大靖也沒都貪成自己的見解。
關鍵是,這份平遼方略對於東江鎮是很有利的。如果朝廷能夠採納,東江鎮的地位就能提升,不說能超過遼鎮,平起平坐是沒問題的。
正因為如此,毛文龍知道郭大靖是在為東江鎮爭取利益,而不是討好朝廷,自己揚名。
但朝廷多半是不會同意的,毛文龍對此不抱什麼希望。只想著把東江鎮維持下去,能夠不斷壯大自然更好。
“小額助農貸款,聽起來是不錯。為此,軍票是超發了,但好象還沒什麼大問題。”
毛文龍思索了半晌,微微頜首,繼續往下看信。
信中還提到了郭大靖所採購的硫磺硝石和銅料,以及陳繼盛給倭船發了通行令牌和旗子,與東江鎮發給林家的一樣。
“又是幾萬兩銀子砸進去了。”毛文龍不禁發出感慨,連他也不得不佩服郭大靖的慷慨大義,以及長袖善舞的本事。
平遼滅虜,差不多是所有人都希望的。但能將其全力地踐行,郭大靖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名。
無論是拿出的錢財,籌措的糧草物資,改造的武器彈藥,還有拼命作戰的勁頭兒,連毛文龍都要自愧不如。
真正把身家投入到這場並不樂觀的戰爭中,真正地敢於廝殺,敢於拼命,毛文龍想起來,都為之動容。
而毛文龍為什麼對郭大靖非常信任,還是因為他透過觀察,洞悉了郭大靖的脾氣稟性。
“傲上而不忍下,欺強而不凌弱,恩怨分明”,毛文龍可以借《三國演義》中對關羽的評價,來給郭大靖作出定義。
說白了,毛文龍讚賞郭大靖的能力,但也窺到了郭大靖的性格弱點。
一個是心不夠剛硬,不夠冷和狠,對底層軍民過於善良和憐憫;其次則是有恩必報,很可能會做出講小義廢大義的錯事。
也正因為如此,毛文龍才認為郭大靖值得信賴,不會忘恩負義,也是他能夠拿捏得住的。
一個心狠手辣、翻臉無情,或是為了大義能夠拋開一切的人,是可怕的,也不是毛文龍信重的。
試想,還有什麼“大義”會超過皇命,會超過朝廷,會凌駕於君君臣臣的儒家至理?
毛文龍倒不是要造反,想要培養出只聽命於自己的將士。但郭大靖無疑是不用培養,自帶的忠誠屬性,只要你讓他感受到“恩”。
手指輕輕叩擊著桌案,毛文龍暫時把郭大靖大手筆花錢的事情放到一邊,開始考慮起接下來陳繼盛所轉達的郭大靖的求戰。
郭大靖不會給毛文龍主動寫信,除非什麼緊急或意外的事情。有陳繼盛這個頂頭上司,由他轉達最合適。
天氣越來越熱,對於建虜來說,是不適應在暑熱季節作戰的。
敵所不欲,我定為之。郭大靖就是稟持著這樣的原則,想在一個月後主動出擊,在遼東或遼南搞一下子。
“這傢伙,不打建虜就身上難受啊!”
毛文龍輕撫著額頭,思索著是否有必要主動進攻。如果發動,目標又選擇哪裡?按照目前東江鎮的實力,又能承受多大的傷亡。
關鍵是戰績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,朝廷對東江鎮的態度依然苛刻,令人失望。
正在冥思苦想,親兵進來稟報,沈太爺在外求見。
毛文龍翻了下眼睛,心中有所猜測,有些不願見自己這位貪財的岳父。猶豫了片刻,他無奈地嘆了口氣,命親兵請沈世魁進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