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器遠想廢舊立新,在正統的儒家觀念看來,與亂臣賊子何異?想得到明廷的首肯和支援,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正象仁祖反正時,毛文龍利用遼東的形勢上奏朝廷,使仁祖得到了明廷的認可。沈器遠也要透過毛文龍或郭大靖,洗白自身,使廢舊立新符合儒家的正統觀念。

“崔孝一帶兵赴任後,林某便再送來數千人馬,由郭帥指揮調派。”林慶業笑著說道:“又要讓郭帥費心,林某在此先行謝過。”

郭大靖擺了擺手,笑著說道:“能得貴軍出兵相助,應該是郭某多謝才是。如果武器裝備有所欠缺,便由東江軍解決好了。”

沉吟了一下,郭大靖把桌上的地圖開啟,伸手示意,指點著說道:“實不相瞞,我軍即將展開行動,目標是建州衛。先是坐船溯流而上,然後是在這裡棄船登岸……”

林慶業點了點頭,說道:“與滿浦差不多是隔江而望,可否需要我方的幫助?”

郭大靖笑了笑,說道:“如果能允許我軍在滿浦停靠,並暫時上岸休整,便感激不盡了。”

林慶業並沒有多少猶豫,便痛快地答應下來。

在他和沈器遠等人看來,現在就應該徹底與建虜決裂,向大明表明堅定的態度。不說是不是馬上就出兵助戰,但這種姿態卻是必須的。

現在,大明礙於建虜未滅,並未對朝鮮的屈服過於苛責,但心裡肯定不痛快。等到建虜要完蛋了,再劃清界線,就有些晚了。

對於仁祖的怯懦,林慶業等人早已心生不滿。眼看著東江軍愈發強勢,知道現在的付出才有價值。

錦上添花,哪比得上雪中送炭。儘管現在的助力,也算不上雪中送炭,可也比勝局已定的時候討好獻媚強多了。

眾人說完了正事,郭大靖又邀請他們入席飲宴。菜式雖不多,可有魚有肉有酒,各人的心情又不錯,倒也飲得酣暢,盡興而散。

能得數千朝鮮兵,並能在滿浦停靠歇兵,不管是從長遠,還是眼前,都使遼東的形勢更加傾斜。

數千朝鮮兵還需要訓練整合,但卻不是沒有基礎,就是馬上使用,倚城防守也是能夠勝任的。

郭大靖準備把這數千朝鮮兵派到鳳城駐守,依靠山城險要的地勢,再添上一些火炮,足以成為堅固的要塞。

這樣就在遼東的腹地砸下了一顆釘子,直接牽制住連山關和鴉鶻關的守敵。當然,時機成熟時,也能夠變成前出基地,突破建虜防禦,殺入遼瀋地區。

同時,鳳城得以穩固,鎮江、寬甸地區就變成了準後方,安全性大增。甚至於,皮島的駐守官兵可以移師至此,使其成為遼東最大的陸上基地。

有朝鮮方面的協助,郭大靖還想著暫借滿浦駐兵,對建州衛進行持續的襲擾,讓建虜不得不分出較大的精力,來保護狗屁的龍興之地。

郭大靖估算著移民的數量,覺得到明年開春,再擴充一個步兵協是比較充裕的。

再加上朝鮮軍隊的數量,也相當於一個協,對建虜的兵力優勢越來越大,大反攻的時間也能愈發地提前。

郭大靖輕輕吐出一口長氣,伸手拍著沈器重送上的禮物盒子,露出了開心的笑容。

兩個盒子裡裝的是極好的人參,是送給他和毛文龍的。林慶業也帶來了禮物,同樣是一人一份,一模一樣。

郭大靖並不太在乎禮物的輕重,但沈器重和林慶業表現出來的姿態,卻讓他很是欣慰喜悅。

不同於毛文龍的複雜心理,郭大靖與東江軍眾將其實一樣,對於平遼滅虜都有著很強的急迫。

只不過,他的性格使然,謹慎小心,能夠壓得住,但卻不意味著有了機會和把握,他會遲疑猶豫。

內憂外患的大明,風雨飄搖,早一日平定遼東,便多一處安置百姓的休息生養之地,便能少死成千上萬的百姓。

郭大靖可以確定,建虜被滅,將打消百姓們的最後一點顧慮。對戰亂的擔心,始終是阻礙大規模移民的最大因素。

“來人!”郭大靖思緒翻轉,目光在地圖上游動半晌,突然有了個想法,抬頭呼喚著外面的親兵。

“大人。”親兵入內,躬身施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