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九章 朝鮮政局之變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郭大靖擺了擺手,謙遜道:“運氣好罷了,林兄不必謬讚。”
說完,他又與林慶業身旁的沈器重見禮寒喧,“不想又能見到沈兄,一年多了吧,沈兄風采依舊啊!”
沈器重深躬一禮,說道:“郭帥的風采卻是更勝當日。”
郭大靖笑著衝熟人安克誠點了點頭,伸手作了個請的手勢,笑著說道:“請,諸位請進裡面敘談。”
親兵都留在外面,只有林慶業、沈器重和安克誠隨著郭大靖進到了堡內。
賓主落座,有親兵奉上茶水,屋內便只剩下四人。
“沈某還要多謝郭帥。”沈器重再次深施一禮,誠心誠意地說道:“多謝郭帥抬舉碩慶,能在大明擔任官職,是沈家的榮耀。”
沈碩慶現在是大明禮部的儀制司主事,正六品的小官。但從朝鮮和大明的藩屬關係,能在大明為官,卻是了不得的大事。
當時的大明禮部設儀制、祠祭、主客、精膳四司,以儀制為最重。
而禮部地位之所以重要是由於意識形態的需要,中國古代君主崇尚以禮治國。
禮部尚書自成化、弘治以後,往往以翰林儒臣擔任,而且一般都是皇帝的老師。
正是因為禮部尚書與皇帝的特殊關係,所以有明一代,禮部尚書得公孤銜者最多。
而沈碩慶能在大明為官,學習儀制,對於崇尚中華文化的朝鮮國來說,意義也非同一般。
不管郭大靖是否知道沈氏一族的深謀遠慮,但在沈碩慶成為明官一事上,確實給予了很大的幫助,沈器重大禮謝過,也在情理之中。
其實,沈碩慶能夠順利地在明國出仕,功勞更大的應該是曹化淳。崇禎皇帝也是考慮到遼東戰局需要朝鮮,才作出了加恩的決定。
“郭某隻是盡力而為,令侄的才華才是關鍵。”郭大靖虛扶了一下,謙遜道:“沈兄不必如此客氣,咱們坐下說話吧!”
幾個人分賓主落座,郭大靖禮貌性地喝了口茶水,讓三人也略微喘口氣,才開口問道:“林兄約郭某會面,想必是有要事相商吧?”
林慶業潤了下嗓子,說道:“郭帥想必還不是很瞭解我國朝堂上的動向,這與遵化大捷和皇太極被擒有著直接的關係。”
郭大靖微微頜首,示意林慶業繼續往下講。
建虜在遵化遭到慘敗,特別是皇太極被活捉解送京師千刀萬剮,如此震撼的訊息傳到朝鮮,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朝堂上的轟動和變化。
本來朝鮮與建虜結兄弟之盟,便是被迫的,不管是上層,還是百姓,都不情願,甚至是仇恨的。
建虜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創,呈現出頹勢,直接地導致朝堂上親明派的勢力大張,畏敵投降派被完全壓制。
仁祖李倧的心思搖動,開始傾向於親明仇虜,而沈器遠作為親明派的領袖,升任右議政,主管兵曹和判義禁府事。
隨著沈器遠拜相,朝鮮也撐過了饑荒時期,大量親明派官員得以重用和升遷,其中就包括林慶業。
“林兄升任平安北道觀察使,可喜可賀。”郭大靖真誠地拱手致賀,“如此,貴我兩軍共抗建虜,便更加方便了。”
“多謝郭帥。”林慶業拱手還禮,說道:“林某已向朝廷上奏,調崔孝一任義州判尹。而且,針對目前的形勢,將要作出以下的軍事調整……”
平安北道正是直對建虜的前沿,不僅是義州,還有朔州,要地滿浦和昌城也在其中。
義州這邊因為有鎮江和寬甸作為緩衝和阻隔,建虜想再進犯,已不在可能,除非東江軍戰敗。
所以,林慶業將要率領義州朝鮮兵的主力前往滿浦和昌城,與建州衛隔江而望,加強防禦。
而崔孝一作為親明派的另一位堅定人物,將從耽羅島調到義州,隨行的還有他已經訓練好的三千朝鮮義兵。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