將近三萬的人馬,從繞道入關到現在,建虜已經摺損過半,蒙古人死得更多,且被打得已無鬥志,已有數個部落的蒙古兵脫離戰場,開始逃竄。

“貝勒爺,莽古爾泰帶著本旗人馬向石門逃跑了。”一個白甲兵快馬趕到跟前,急著報告道:“還有科爾沁部的蒙古兵,也跟在後面。”

多爾袞冷笑一聲,他可不想再走回頭路,與數萬明軍再戰一場。伸手一指,他眯著眼睛說道:“看,敵人的援軍趕到了。”

莽古爾泰的人馬先跑,隨後是樊大臨所部飛騎槍騎的趕到,戰場上的廝殺愈發激烈起來。

接連的變化,終於使阿濟格、多鐸打消了最後的疑慮,知道趕去增援恐怕會陷進去,再難脫身。

而戰場上,本來有些岌岌可危的據守小高地的兩支槍騎兵,在友軍的支援下,士氣大振,火槍射擊、刺刀亂捅,竟然在傷亡很大的情況下,守住了陣腳。

“既然有了開頭兒的,咱們也沒什麼可怕的了。”阿濟格嘆了一口氣,望向兩個兄弟,“事不宜遲,現在就走吧!”

多爾袞點了點頭,說道:“我已經找好了嚮導,向東轉進遷安,由冷口出關。雖然路較為難走,但也比再回頭,繞路古北口,要好得很多。”

“好,就聽你的。”多鐸率先同意,阿濟格稍一猶豫,也用力點頭。

旗幟也不張,多爾袞三兄弟就當沒看到皇太極的汗王大旗似的,迅速離開。他們會先向南,再向東,繞過遵化,轉進遷安。

在他們的身後,一些不明所以的建虜和蒙古兵也跟隨而走。或許,也有些明白的,只是裝糊塗罷了。

莽古爾泰和多爾袞兄弟的擅自脫離,使得整個戰場上的形勢,對於建虜是越發不利。

本來在兵力上已經不佔優勢,如果憑藉騎兵的機動優勢,脫離戰場還是能夠做到的。

當然,這還是需要齊心合力,抵擋住飛騎和槍騎的狂猛追擊。

皇太極就是打的這個主意,可惜他的大旗倒讓有些人唯恐避之不及,根本不想在這明國的土地上,再去損失人馬。

在莽古爾泰和多爾袞等人看來,如果拼命廝殺能帶著劫掠到的人口、牲畜、糧草錢財安然出關,那還有價值。

可看現在的情形,這個目標已經難以實現。那還拼殺個屁,趁早儲存實力,留著命回家是最好。

這就是身處不同地位,考慮的不同,看法也不同,行動也是各異的原因所在。

皇太極希望敗得能儘量好看一些,為的既是後金,也是自己的利益;莽古爾泰和多爾袞兄弟則想盡量儲存住本旗的人馬,在與皇太極的爭鬥中能佔上風。

而本來就在心中存著的狐疑和忌懼,在這危急的時刻,終於還是暴露出來。

皇太極還不知道莽古爾泰和多爾袞等人,攜帶著一部分金銀財寶、錦緞美帛,悄然脫離了戰場,向著自以為最好的生路逃竄而去。

“怎麼收攏的人馬這麼少?”皇太極望著激烈交鋒的戰場,心情沉鬱。

收攏到的人馬稍加整頓,便被派出作戰,他的身邊只剩下了十幾名侍衛,連大旗也顯得有些孤伶伶的。

但敵人也不斷有援軍趕到,火槍的射擊越來越密集,槍聲越來越大。

趕到戰場的槍騎兵,不顧自身力量單薄,毫不停留地先打出槍中的子彈,接著便跳下戰馬,繼續裝填,向著敵人猛烈射擊。

本來還佔著些許優勢的建虜,失去了重創緊追不捨的東江軍騎兵的機會,士氣眼見地低落下去。

太陽西斜,把小半邊天空的晚霞染得血樣鮮紅。官道上,一杆大旗冒出了尖頭,緊接著便是飄揚的旗幟。

皇太極無奈地嘆了口氣,敵人的主力已經趕到,速度很快。再一次的失敗,已經在所難免。

或許應該退得再遠一些,比如二十里、三十里,再與窮追的敵騎展開廝殺。那樣的話,敵人的援軍靠著雙腿,難以快速趕到。

“撤退。”皇太極艱難無比地吐出兩個字,這和逃跑幾乎沒什麼兩樣。

“保護汗王先走。”索尼大聲命令著其他的侍衛,他親自斷後。

大旗裹著皇太極向西而去,戰場上的建虜也紛紛兜轉馬頭,如同喪家之犬般逃竄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