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化淳等人覺得難以置信,郭大靖起初也是如此。可轉念一想,皇太極又有什麼特殊,在入關的建虜中,不過是多些人保護而已。

千箭齊轟時,沒把皇太極炸死,已經比較幸運了。最後難逃生天,也不算意外。

試想,連掀翻大明的李自成,據說最後是在九宮山被幾個農民給打死。大人物這種死法,你說算不算意外?

騎馬摔死,吃飯撐死,喝酒醉死……很多大人物都死得很平常,或者說是難以置信。

那皇太極被活擒,又算得了什麼呢?有郭大靖在,凡事都有可能。

與郭大靖閒聊了幾句,曹化淳已經是急不可待,開口說道:“郭將軍,想必你也清楚,這活的奴酋和死的,有如天差地別。”

郭大靖看出曹化淳的急切,沉吟了一下,說道:“曹公公若不嫌奔波疲累,郭某派騎兵護送,您儘快趕到遷安如何?”

曹化淳用力點頭,笑道:“雜家所帶的錦衣衛,應是擅長此事,定能把皇太極活著押到京師。”

郭大靖輕輕頜首,也想把皇太極儘快交到曹化淳手中。這樣就甩脫了麻煩,是死是活,不關自己的事情了。

當然,活的是蓋世奇功,死了也是巨大戰功。

可以說,一個皇太極,就頂斬獲上萬首級。只是,崇禎是美了,可憑他的吝嗇勁兒,卻未必會給多少的賞功銀。

毛帥要晉爵封侯,不知此番可否能圓其心願?

郭大靖望著曹化淳一行人匆匆離去的背影,思緒也飄飛而起。

皇太極被活捉,不出意外的話,會在京城被千刀萬剮。這樣的震懾,已經超出了他的預計。

建虜損失如此之大,還有大災荒的削弱,在遼東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。

儘管東江軍的實力還沒有達到全面反攻的標準,但在戰略上的主動,卻是肯定的。

從外部形勢上,建虜也將處於十分不利的境地。

朝鮮會切斷本就變得薄弱的商貿往來,沈器遠等親明派將聲勢大張,朝鮮國王也將改變態度。

鐵心追隨建虜,並助其作戰的蒙古諸部,將大大減少。翻臉是不太敢,但首鼠兩端、敷衍行事的卻會增加。

那位蒙古的共主林丹汗,估計也會做出反應。很可能會東返,重回察哈爾部故地,或是攻擊哈喇沁等歸附建虜的蒙古叛徒。

自老奴死後,皇太極殫精竭慮,突破了三方封鎖的困局。經此一戰,差不多要全部報廢了。

建虜亡無日矣!

郭大靖眯了下眼睛,閃過一絲精芒。

這正是他率軍跨海遠襲所要達到的目的,而現在,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。

但百足之蟲,死而不僵。

郭大靖並沒有產生大意輕敵的心理,知道要平遼滅虜,依然不是一兩年能夠完成的任務。

這也是他謹慎的性格使然,一方面是東江軍的兵力還嫌不足,特別是騎兵,至少要有兩三萬,才能有更大的勝算。

另一方面,郭大靖希望建虜再衰弱一些。此消彼漲,滅虜會更容易。

軍興以來,死的人太多了,東江鎮更是多有家破人亡者。郭大靖既要滅虜,還希望能少死些人。

可即便有這樣的考慮,對建虜持續性的作戰也不會停止。按照後世的軍事術語,可以稱之為零敲牛皮糖戰術。

不斷地削弱敵人;以戰代練,訓練出更多的精兵;收復更多的土地,吸收更多的移民,提供更多的資源。如此一舉三得,豈不美哉?

對於崇禎的支援,郭大靖並不看好,也不是太過期盼。

他一直就堅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,現在基本上已經達到目的,只是需要朝廷提供一些便利即可。

沒錯,就是戰馬,這是最主要的。宣大、薊鎮的邊牆之外,便是蒙古諸部,交易戰馬,十分方便。

甚至於,郭大靖都打算由東江鎮出資購買,只要朝廷這邊開方便之門即可。

經過此次建虜入寇,相信崇禎會看清內地明軍的虛弱戰力。在危機時刻,還是是東江軍能夠指望。

所以,在秦皇島建碼頭的請求,估計會得到允許,以利於東江軍再次跨海而來,解救京畿之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