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江軍的數次行動,都是揹著他進行,這讓他感覺到了一種疏離。

但此次大勝,在朝廷和皇帝眼中,東江軍的地位肯定提升,他日後的職責也會更重,不得不和郭大靖等武將搞好關係。

特別是郭大靖,方正化也揣摩透了,是個心善之輩,從他對老百姓的態度,便得了解得清清楚楚。

這不是作偽,從遼東到京畿,郭大靖一直如此。在方正化想來,這與他的經歷有著很大的關係。

這也不能說是全部準確,除此之外,郭大靖的後世思維才是主導的因素。尊重生命,平等觀念,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。

說起來也簡單,一個正常的穿越者就算是成為至高無上、生殺予殺的皇帝,恐怕也不會因為宮人打碎一個碗,而命人將其拖出去活活打死吧?

可在古代,別說是皇帝,就是那些貴族高官,甚至是士紳地主,打殺個下人,也不算是什麼稀奇少見的事情。

但方正化只看到了郭大靖對百姓的心善,對建虜的深仇大恨,卻不知道他對皇權的篾視,以及勃勃的野心,也是無人能及的。

此時,城內已經喧囂起來,新到來的數萬百姓,被安置到各處宅院,雖然很擁擠,但終於是有了遮風擋雪的地方。

而軍隊抽調出了人手,發動了百姓,推著糧車,在沿街行進,糧食開始發放了。

說是三十斤,那只是最低的限度,多了也無所謂,反正繳獲的糧食也沒有準確的數量,而百姓也沒有具體的統計。

與其讓官府來發放,不如由東江軍做這個工作,在百姓心中留下好印象,這也是郭大靖的算計。

郭大靖走出了巡撫衙門,騎上戰馬,在幾個親衛的保護下,在城中緩緩而行,進行著巡視。

“見過將軍。”

“見過將軍。”

所過之處,率先施禮的是推車發糧計程車兵,大禮而拜的是滿懷感激、又有面對上位者惶恐不安的百姓們。

郭大靖面色和熙,微笑著不時抬手,口中說著:“不必多禮。”

百姓對於大明官軍的印象是很差的,這和傳統觀念有關,官軍的軍紀也是一個重要原因。

郭大靖的巡視,並不是炫耀,也不是享受百姓們畢恭畢敬,或是敬畏的大禮。

東江軍的解救,已經改變了百姓們的觀念,但還不夠。如果連郭大靖這樣的大將軍,對老百姓也是和藹可親,效果才會更好。

希望能借此打消一些百姓的顧慮,作出移民遼東的決定。郭大靖感慨著,明盔亮甲,騎馬緩行。

很多年之後,還有目睹過此情此景的老百姓,向兒孫炫耀著初次見到太祖時經歷。

“那時候,太祖還是個將軍,是東江軍的副帥,在遵化城外擊敗了十萬建虜,斬殺了奴酋……”

“……太祖騎在馬上,盔甲閃亮,有如天神,有紫氣在頭頂圍繞,那是上天眷顧之像……”

“……太祖微笑著,還向俺抬了抬手,說‘不必多禮’……”

“不必多禮。”郭大靖再次抬了抬手,向著幾個斂衣下拜的女人和顏說道:“象搬抬糧食這樣的重活兒,可以讓那些男人去幹。”

吳姐再拜,說道:“謝過大將軍。將士們奮勇殺敵,已是辛苦,這些活兒,奴家們還是能做的。”

郭大靖點了點頭,多看了這個很會說話的女人幾眼。年紀並不算太大,應該是二十七八的樣子,長相不醜,可也不算太漂亮。

“讀過書?”郭大靖微笑著問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