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新收拾了下情緒,崇禎命人傳召滿桂、孫祖壽、麻登雲、黑雲龍等總兵,準備依據新形勢,制定相應的作戰計劃。

崇禎並未摒退孫如海,有些情況,可能滿桂等人會詢問和確認。他也想從孫如海口中,瞭解一些東江軍的作戰經過。

孫如海也不是那麼緊張了,也看出皇帝不懂行軍打仗,講起作戰經過,也不是那麼拘束。

“用火藥車炸開城門,很好的辦法。”崇禎聽得津津有味,微笑著說道:“朕早就聽說東江軍的火器犀利,才能夠屢敗建虜。”

孫如海躬身說道:“武器裝備是一方面,最重要的還是士兵的戰鬥意志。在激烈交戰的血腥戰場,能夠心不慌、手不抖,還要敢於拼命,才能打敗兇悍的建虜。”

“這也有道理。”崇禎點了點頭,說道:“武器相同,新兵和老兵也有很大的差別,說的就是戰鬥意志吧!”

孫如海也不想說得太詳細,郭大靖已經交代過,說個皮毛即可,太過深究,容易暴露皇帝是個外行的事實。

“這次解送的首級,有兩個應該是漢人的吧?”崇禎隨口問道:“一個叫李思忠,另一個叫范文程。”

孫如海如實答道:“回萬歲,李思忠和范文程都是留守遵化的漢官,李思忠是遊擊,范文程是生員。”

“只是一個生員?!”崇禎稍顯驚疑,不明白為何把他的人頭帶來,難道沒有更高階別的建虜了?

孫如海說道:“這個范文程的祖上據說是宋朝名臣范仲淹,但卻主動投靠建虜,為皇太極所信任,為其出謀劃策。”

停頓了一下,孫如海繼續說道:“郭副帥最恨此等漢奸,除范文程外,還有李永芳、羅繡錦、寧完我等人列於名單,活擒要千刀萬剮,戰場斬殺亦要梟首示眾。”

“原來如此。”崇禎這下明白了,頜首道:“漢奸至為可恨,合該有此下場,以儆效尤。”

范文程的官職不大,但祖上是名人,又是皇太極的軍師,價值一下子就凸顯出來,被解送京師,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
崇禎喝著茶水,突然又想起了一個問題,開口問道:“以遼人守遼土,以遼土養遼人。遼鎮和東江鎮應該是一樣的政策,但效果卻為何差別很大?”

東江軍這幾年來的風頭很勁,只是從戰績來說,已經完全超過了崇禎傾全國財力支援的關寧軍。

而關寧軍的擅自逃竄,也確實傷了崇禎的心,對袁崇煥平遼方略產生了疑慮。

特別是“以遼人守遼土”,東江軍為何能夠屢戰屢勝,關寧軍為何又畏敵如虎,崇禎很想知道。

孫如海躬身道:“回萬歲,毛帥和郭副帥都認為遼人主要分兩種。一種是軍興之後逃出遼東戰地的,一種是飽受建虜荼毒,家破人亡、親人亡故的。”

崇禎只是隨口一問,卻沒料到這個小旗官竟然也能回答出來,不由得注目傾聽。

“軍興後由遼西逃出的遼人,心膽俱喪,聞建虜之名而恐懼股慄,這些遼人在遼鎮中居多。東江軍收攏的遼人,則是與建虜有深仇大恨,無時不想報仇雪恨,是以能拼命死戰,不畏建虜……”

崇禎的眼睛亮了,這麼簡單的道理,自己怎麼沒想到。

還有那些大臣也沒提醒,袁崇煥更是不知關竅,還為此舉措而沾沾自喜、洋洋得意。

嗯,嗯,學到了,學到了呀!誰以後再敢用這話來誆朕,朕就詳細問明,讓他們無地自容。

在崇禎看來,與這個小旗官的言談之中,可謂是獲益匪淺。一個小旗官都有此見識,若是郭大靖,應該更能為朕解惑釋疑。

“賞,前來報捷的都有賞賜。”崇禎心胸為之一暢,建虜入寇京師以來,整日的愁悶積鬱,今日才算是龍顏大悅。

王承恩痛快地應承著,皇爺心情大好,他們這些宮人,也不必再戰戰兢兢,唯恐因小事而觸怒挨罰。

孫如海跪倒謝恩,被宮人安排到偏殿,等各位總兵前來軍議,可能會向他諮詢一些情況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建虜在良鄉、固安劫掠之後,聽聞關寧軍潰逃,皇太極率軍再次殺回京城。

行到盧溝橋時,從遵化逃脫的參將英俄爾岱輾轉趕到軍中,向皇太極報告了遵化失守的壞訊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