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大靖笑了笑,說道:“就算不來,那又怎樣呢?繞路出關嗎,我想皇太極還不至於不戰而逃。”

如同被大饑荒所迫,入關搶掠來賭一把;現在的形勢,皇太極其實也沒有別的選擇。

看似還有別的路可走,但到了皇太極這裡,種種因素都考慮在內,也由不得他自由挑選。

既要達到目的,又要承擔責任,身不由己是很正常的事情。比如崇禎,他還想離京避難呢,可那是隨便能決定的?

這就是命,碰上郭大靖,是皇太極的不幸,卻是成千上萬華夏子民的福。甚至於,崇禎也要感謝郭大靖,此戰獲勝,將給大明續命。

“皇太極,應該不會令我失望。”郭大靖抬頭,望向西方,“這是你我的宿命之戰,早早晚晚,誰也避不開,可別讓我瞧不起你。”

………………

事實上,建虜的撤退也是不慌不忙,回師途中,還攻破並搶掠了通州的張家灣城,所獲綢緞、牛馬,分賞各部。

而且,建虜還殺了個回馬槍,擊敗了被逼出城追擊的申甫所部七千餘人,申甫陣亡。

按照史書上的記載,申甫就是個神棍,號稱會各種法術,崇禎則是病急亂投醫,召見之後任其為副將,讓他自己招募士兵。

因為申甫所招募計程車兵在寫史書的文人看來,都是地痞無賴之流。申甫戰死後,他們更是極盡詆譭嘲笑之能事。

不管怎樣,申甫確實是喋血力戰,刀箭加身,死得很壯烈。而所謂的地痞無賴,難道不是要為國而戰的熱心市民?

申甫本來是要練好兵再出城作戰,可惜朝中的權貴重臣既不知兵,又忌妒他以布衣的身份被破格啟用,便接連下達調兵的指令,催促申甫,讓他出戰。

但從郭大靖看來,崇禎也確實是病急亂投醫。數年來,他親冒矢石,與建虜屢番血戰,才升到副將。

而申甫呢,他又有何功勞?只不過是在皇帝召見時慷慨陳辭表忠心,就與自己官階相同,你說這上哪說理去。

至少,崇禎的賞罰不明,由此可見一斑。有功者不賞,無功者擢升,實是他用人的一大弊端。

好訊息是,經過反覆商議,明廷也終於做出了最後的佈置,任命梁廷棟和滿桂分別為文武經略,率兩萬勤王軍,尾隨建虜東去。

崇禎終於是聽了一回話,滿桂、孫祖壽、黑雲龍等人也幸運地暫且免於被迫出擊,戰敗身死的命運。

要知道滿桂雖然勇猛,可也不是莽夫,知道明軍與建虜在戰力上的差距,尾隨是尾隨,卻是謹慎小心,不敢趨敵太近。

在滿桂等將想來,反正遵化有東江軍堵著,建虜若能突破,他們也就不必和建虜作戰;若是建虜失敗,他們這幾萬人馬,撿撿便宜的能力還是有的。

在明軍中,滿桂及其所部是敢於同建虜野戰的軍隊。儘管戰力有差距,但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。

究其原因,可能是因為滿桂的部隊中有很多歸化的蒙古人。也可能是主將的情決定部隊,所謂“兵熊熊一個,將熊熊一窩。”

但在京城的數次作戰中,滿桂所部傷亡慘重,他變得謹慎也有情可原。

至此,建虜算是逐漸遠離了京師,京城臣民也能稍微鬆口氣。儘管戒嚴還在,馬世龍等勤王軍還在城外紮營警戒。

“東江軍跨海而來,收復遵化,抄了建虜的後路,才迫使建虜退兵。”

“建虜本來是又要殺回來,已經到了盧溝橋,聽到後路被斷,才倉惶撤退。”

“不知道東江軍能不能把建虜截住,一個也不讓他們跑掉。把建虜的狗頭都砍下來,以後就再也不敢來了。”

何貴忠走進酒館時,便聽到食客們的議論紛紛。

緊張、恐慌剛剛有所緩解,人們就需要渲洩下情緒,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。儘管,酒館裡的客人並不多,只有那麼兩三桌。

“何老闆。”一個相熟的食客大聲招呼著,“食材缺了不少,等開城後,得趕緊進貨啦!”

何貴忠連連點頭,陪著笑拱手道:“對不住啊,斷貨了兩個多月,能搞到這些羊肉,已經不容易啦。多擔待,多擔待。”

“沒怪罪的意思。”酒客擺了擺手,說道:“這兩個多月,誰都不容易。得,您忙著吧!”

何貴忠拱了拱手,走到櫃檯後,讓夥計給幾桌酒客上個小敬菜,便隨意地翻看賬目,拔打著算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