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章 攻克鎮江堡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勤王行動的主旨是粉碎建虜劫掠人口和錢財的企圖,使其在大饑荒中衰落,而並不是傾力與其決戰。
說決戰,還有些不太準確。如果能夠全殲繞道入關的建虜,稱為重創,或是致命的打擊,應該沒有問題。
但要真正的平遼滅虜,顯然沒那麼容易。建虜或許會成為北方遊牧民族那樣的邊患,幾百年不可能,再蹦達個十幾年也不意外。
“損失能很快補上吧?”郭大靖岔開了話題,關切地問道:“此戰能如此輕易獲勝,飛騎居功至偉,更是大漲我東江軍士氣。”
把飛騎帶出來,一來是為了繼續熟練戰法,二來是給步兵增加士氣和膽量。可連郭大靖也沒有料到,戰場上的形勢竟然出現了一邊倒。
這樣也好,飛騎的悍勇給了步兵更大的鼓舞,讓他們有了更堅定可靠的助力。
曾幾何時,只看到建虜的鐵騎在肆虐,在躍武揚威地馳騁。看到飛騎將建虜打得落花流水,這對步兵的作戰心理,可謂是一次很好的加強。
“陣亡了一百六十三人,傷一百八十二。”劉奇士的聲音低沉下來,說道:“有近百傷員愈後能夠歸隊,飛騎營的補充是沒有問題。”
郭大靖緩緩說道:“以後,我準備把槍騎和飛騎進行混編,發揮兩者所長,更利於機動作戰。”
劉奇士連連點頭,說道:“如果對上混亂零落的敵人騎兵,飛騎勝算很大,且傷亡會很小。”
與建虜的戰場廝殺,證明了先以火器給予其大量殺傷,驚擾其戰馬,是非常有效的戰術打法。
而相對於飛騎,槍騎兵的訓練和組成就容易多了。說白了,就是騎馬趕路的火槍步兵。
郭大靖早在就步兵訓練中加入了騎馬這一項,不要求騎術多好,但一定要會騎。
而組建槍騎兵的困難也就剩下了戰馬數量,以及養馬所消耗的資源了。這都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,對郭大靖來說,要輕鬆許多,也不是很著急。
“手弩用得怎麼樣?”郭大靖問道:“那個燧發手銃,你覺得哪個更好?”
劉奇士也沒多想,便作出了回答,“還是手弩吧,殺傷力或許弱一點,但裝填方便。燧發手銃,臨陣也就能發一槍。”
郭大靖對這個答案並不意外,但也不是沒有改變。那就是對手弩的升級改進,使其射程和威力有所提高。
在兩軍對沖交鋒時,手弩的一輪射擊,還是很管用的。至少能打亂敵人的節奏,並對人或馬造成一定的傷害。
關鍵是手弩比較輕,騎兵帶著一點都不累贅。二三十米的射程,也差強滿意。
“飛騎的訓練,以及實戰,你都看過,已經有了很多調整。”劉奇士輕搖著拴在腕上的馬鞭,說道:“特別是馬刀的質量提高之後,猛砍之下,兩騎合作,已經能夠抗衡一名武技較精的建虜。”
郭大靖微微頜首,說道:“你們提出的建議,我已經看過。一切以訓練的心得,以及實戰經驗為主,不必拘泥。”
對於“牆式衝鋒”或“騎兵牆”,郭大靖也是從網路上得到的知識。但在訓練和應用於實際中,顯然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。
如果騎兵之間排列得過於緊密,遇到一點障礙物,比如樹叢、溝渠、土坑,或是敵方比較有力的抵抗就很容易引發混亂,相互推擠,繼而波及整體。
再就是數排之間的距離也不宜過近,且馬速不要太高。因為,沒有緩衝的話,一旦前方陷入混亂就難以補救。
說到底,沒有任何一種戰術打法是萬試萬靈的。客觀條件有變,比如地形不同,戰術就要進行靈活的調整。
但有一點,步騎配合是肯定的,條件允許的話,還要加上火炮,才能使作戰勝算大增。
象劉奇士所總結的,兩個或三個騎兵並排攻擊,對地形的適應就要強,也更容易調整。
“飛騎的戰術打法,就交給你們去研究、改進,我對騎兵作戰,只是略懂。”
郭大靖沒謙虛,也不想過多地干預,他本就不擅長騎兵作戰,不過是東拼西湊了些自以為先進的理論,該收手了。
劉奇士卻不認為兄弟是在說實話,儘管兄弟的騎術和馬上武技也確實很一般。但能提出騎兵協同作戰,以剋制建虜的,怎麼會只是略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