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六章 防袁之心不可無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林慶業笑了笑,說道:“據我估計,今年年底,或是明年,東江軍會有一次大行動。”
安克誠不解地望著林慶業,等待著他的解釋。
林慶業緩緩說道:“建虜正經歷大饑荒,也沒有什麼解決辦法,勢必衰弱下去。憑郭將軍的敏銳感覺,一定會找到機會,再給建虜沉重打擊。現在,正在養精蓄銳,才會如此著急地需要錢財。”
“那——”安克誠有些期待地說道:“我軍會出動協助嗎?”
林慶業搖了搖頭,說道:“還不是時候,要等到戰局明朗,建虜已無還手之力,朝廷才會徹底轉變態度。現在,對於咱們暗通東江鎮,睜一眼閉一眼,已經很不錯了。”
停頓了一下,對於安克誠的失望,林慶業又象是安慰般地說道:“水師在鴨綠江多巡航,儘量多收攏逃人。東江鎮現在不僅缺錢,還缺人。如果有十萬軍隊,滅虜平遼也就指日可待了。”
安克誠點頭稱是,能力有限,權力有限,對東江鎮的幫助,也只能到此了。
“沈大人那邊——”林慶業不由得輕撫額頭,好半晌才嘆了口氣,無奈地說道:“以後再說吧!”
沈器遠的用心,林慶業猜到了一些。儘管現在是準備階段,沈器遠也不敢太過顯露。
但沈器遠和林慶業,都屬於朝鮮的親明派,也都對仁祖的懦弱感到失望。
從小的方面來說,仁仁祖治下的情況並不強於光海君,百姓生活並未明顯改善,失望情緒也在朝鮮社會不斷蔓延。
光海君時期權貴所掠奪的土地,仁祖不但不歸還原主,反而聽任反正功臣據為己有,人們嘆息:“只是變了下主人而已啊!”
由此,諷刺仁祖及反正功臣的歌謠也開始出現,如“嗟爾勳臣,毋庸自誇,爰處其室,乃佔其田,且乘其馬,又行其事,爾與其人,顧何異哉?”
“孰謂清時?今亦昏時。昔在昏時,爵人以賄。今在清時,爵人以私”。
加上今年的饑荒爆發,朝鮮社會的不滿情緒愈發蔓延,愈發濃厚。
而且,仁祖政權的合法性也在丁卯胡亂後面臨嚴重危機。因為仁祖反正本身的名義就是親明排金,卻向建虜屈膝自然使人們倍感失望。
丁卯胡亂後,朝中掀起了辭職和隱退的風潮,可見仁祖政權的形象在士林中已是一落千丈。
與士林以辭職隱退為抗議手段不同,朝鮮的實權大臣則付諸行動,叛亂陰謀層出不窮。
天啟七年,李仁居起兵江原道;崇禎元年,柳孝立等欲立仁城君;崇禎五年,柳應泂謀逆;崇禎六年,李時說欲立錦原令李倬……
歷史上,直到順治元年,反正功臣沈器遠欲立懷恩君失敗後,才算消停下來。
林慶業也是不滿,但要他起兵廢掉仁祖,因為他受到的儒家教育,還是心中矛盾,不是那麼容易接受。
安克誠也猜測沈器遠交好東江鎮,是有所圖謀,但這事確實不能胡亂說,只好安慰道:“大人不必憂慮,眼下削弱建虜是急務。朝中風向也隨之改變,到時候說不定就是一片祥和。”
林慶業苦笑了一聲,緩緩起身,說道:“走吧,去巡視軍隊,保家衛國、抵禦外侮的希望,皆在於他們。”
經過不斷的派出、返回,又得到武器裝備的更新,不誇張的說,朝鮮現在戰力最強的軍隊,就屬義州軍。
平安道屬於前線,義州則是對敵的最前線。仁祖再蠢,也知道要有些武力抵擋外敵。再加上沈器遠的支援,義州發展軍備還算比較順利。
特別是白馬山城,借鑑於東江軍的防禦戰術,林慶業精心構築,用火槍、火炮、地雷等武器,使之成為了一道非常險要堅固,且還在不斷加強的防線。
為了擴充兵力,沈器遠有意提拔林慶業,管理整個平安北道。但這並不順利,也只能繼續等待時機。
而與林慶業一樣對建虜極為仇恨,堅定的親明派,濟州尹崔孝一,已經組建訓練了三四千的人馬,也是朝鮮相當有戰鬥力的一支部隊。
這兩支部隊,被沈器遠寄予厚望。而透過林慶業聯絡東江鎮,也是他的計劃之一。
………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