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的震驚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可郭大靖就這麼做了,不僅是軍隊,還有百姓,他都在盡力照顧。幾年下來,沒細算也知道上百萬兩銀子砸進去了。
就說東江軍的裝備吧,現在將近五萬人馬,光武器裝備就二十多兩吧,還有各種火炮,幾千匹戰馬,以及軍民的吃穿用度等等。
圖什麼?或者說這樣的投入能得到多大的回報?
只是要平遼滅虜,還是要晉爵封侯,對李九成來說,他都覺得不值。反正換做是他,有這麼多的錢財,是不會這麼做的。
盡情享受多好,出著錢、賣著力,甚至是拼著命,真是——
郭大靖也不多說,說了李九成等人也聽不懂。他確實有著宏圖大志,那是對整個華夏的責任。
也只有把東江鎮當成自己的集團和根基,郭大靖才會如此大度地投入。
閒說著話,眾人已經來到了馬市島。江面上船隻來來往往,載人裝物,再向著出海口駛去。
“沈兄,咱們就此別過。”郭大靖拱手,說道:“過江便是義州,請向沈大人、林大人帶上郭某的問候。”
沈器重拱手還禮,也不多說,帶著歷練完畢的兩百多朝鮮兵登上大船,返回朝鮮。
沈碩慶和兩個隨從留在了郭大靖身邊,不管是學習歷練,還是成為兩方的溝通者。
全部人馬都登船出發,郭大靖站在最後一艘大船上,禁不住舉起望遠鏡,瞭望著越來越遠的鎮江堡。
皇太極要是明智的話,連遭重創之後會收縮防線。鎮江堡應該棄守,鳳城則要加強駐兵力。
遼東實在是太大了,對於人口不多的建虜來說,如果處處要守,那就是處處薄弱,處處漏洞。
只要遼瀋作為統治中心的性質和功能不變,建虜就必須集中兵力。而遼瀋相距鎮江堡,實在是有些太遠了。
如果是半放棄,也就是建立哨地,駐守少量人馬的話,已經在寬甸地區的特戰營,將給建虜製造新的驚喜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瀋陽。
皇太極在汗宮內,正在處理著政務。
今年可謂是流年不利,繼金州慘敗過後,饑荒是愈演愈烈,已經造成了統治的不穩。
“鬥米銀五兩,良馬銀兩百兩,牛百兩……”
這還不是漲到最高的物價,但已經觸目驚心。在這種情況下,有人鋌而走險,幹出違法亂紀的事情,偷竊牛馬,搶劫殺人。
“盜賊若不按律嚴懲,恐不能止息……”皇太極看著大臣的上奏,皺起了眉頭。
嚴厲懲罰盜賊,以求在重典下保持治安,以及社會的穩定,但皇太極對此並不同意。飢餓會讓人發瘋、發狂,都要餓死了,還怕重刑處罰嗎?
正在思慮之時,侍衛入內稟告,范文程奉召晉見,皇太極命其入內。
時間不大,范文程來到殿內,施禮拜見後,便躬身而立。
皇太極命人把大臣的奏報遞給范文程,頗有些無奈地問道:“憲鬥,國內盜賊四起,大臣們主張嚴懲,以儆效尤。你以為如何?”
范文程只是看了看奏報的內容,便躬身奏道:“啟奏汗王,奴才以為當寬免之。一來國中乏食,民不得不為盜;二來可彰顯汗王之仁,遏制逃人。”
皇太極輕輕點頭,在呈回的奏摺上寫了回覆,“今歲國中因年飢乏食,致民不得已而為盜耳。緝獲者,鞭而釋之可也。”
范文程又躬身道:“奴才以為國中銀兩雖多,卻無處貿易,才致銀賤而諸物騰貴。朝鮮國小物乏,不堪索取。哈喇沁部卻能從高臺堡換糧,可多予其銀兩,以緩我大金國之糧荒。”
皇太極緩緩說道:“此事已經去辦,但明朝邊儲有限,恐也不是長久之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