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章 暗室籌謀,遼東新戰場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郭大靖倒是沒有重拾什麼三方、四方佈置的想法,甚至於遼西的明軍,他也不太指望。
而東江鎮所處的位置,朝鮮還是很有用的。特別是林慶業這個死杆的親明派,在義州能提供很大的幫助。
不管是收攏逃亡的剃頭遼人,還是暗中給隔江的特戰營提供糧草物資,或是通風報信兒,郭大靖都會交好林慶業。
船隻在寬闊的江面上行駛,郭大靖不時舉起望遠鏡,觀察著西岸的地形地勢。
當時的鴨綠江最寬處達一千多米,窄處也有一百五六十米,如果不是冬季封凍,堪稱朝鮮抵擋建虜的最佳屏障。
而建奴要進攻朝鮮,在鳳城或鎮江集結,蹈冰過江走義州是最方便快捷的路線。
如果東江軍攻破鎮江,並能長期駐守的話,朝鮮確實能夠松上一口氣,不太擔心建奴攻打進來了。
“鎮江快到了。”劉奇士從船艙中出來,遞給郭大靖一瓶酒,說道:“江風大,喝一口暖暖身子。”
郭大靖伸手擋開,笑著說道:“大哥自管喝,小弟不冷,也不習慣如此取暖。”
劉奇士也不勉強,舉起酒瓶喝了一口,眼睛半眯,嘴中哈氣,十分享受的樣子。
郭大靖淡淡一笑,再次舉起了望遠鏡,觀察著岸上的情況。
有建奴騎兵的影子,只是離得遠,看得不得很清楚。不管鐵騎如何快速兇悍,也只能望著江中的船隻嘆氣。
就是這裡了,望遠鏡的視野中出現了一座伸入江中的半島,郭大靖看得愈發認真仔細。
這裡便是歷史上俗稱馬市臺或馬市島,官方名稱為中江島的地方。
在當時,馬市島還不是一個四面環水的完全地理意義上的島嶼,而是一個三面環水,“上尖”與寬北“茂氣頂”大山頹勢逶迤陸地相接的半島。
自元代以來,九連城,或稱鎮江,就和朝鮮進行通商貿易往來,成為“互市”之所。
皇太極即汗位,發動攻朝之戰,又約定中江島作為互市的場所之一。
中江島三面臨水,一面連線陸地,大道直通鎮江堡。在郭大靖看來,是最佳的登陸場。
島小,建虜騎兵沒有馳騁縱橫的空間;三面臨水,建虜想守島,就要面對三面的火力夾擊。
佔領小島後,架起迫擊炮,再有水師的火炮,便可掩護步兵向前推進,進逼鎮江堡。
郭大靖微微抿起嘴角,作戰計劃終於在腦海裡全部成形,可以開始實施佈置了。
劉奇士也看好了這個小半島,在來的時候便與郭大靖談過,此時又伸手指點道:“步兵穩固佔領後,騎兵也可在此登陸,對建虜展開突擊。”
郭大靖點頭贊同,微笑著說道:“騎兵既然來了,就肯定有仗打。不管是突擊建虜,還是伏擊鳳城來敵。或者,還會有其它的仗。”
劉奇士又喝了口酒,說道:“飛騎營一直在訓練,雖然戰馬還不夠,可合格的騎兵將在數月後達到七八千。”
東江軍的整體兵力沒有大的改變,四個步兵協沒有大規模擴充,但對飛騎營的傾斜,還在按計劃進行。
補充進飛騎營的全都是從四協抽調的精兵強將,這大大節省了訓練的時間。
郭大靖有些無奈地嘆了口氣,說道:“騎兵是夠了,戰馬卻不好說。不是沒錢,而是不好買。”
如果只是買馬,倒還好說。可夠格當戰馬的,卻還要挑選。
儘管達不到那些貪官誇張的二十挑一、十挑一,可也有將近三分之一是隻適合民間使用。
郭奇士呵呵一笑,拍了拍兄弟的肩膀,說道:“知道你盡力了。誰讓咱們這僻處海外,離蒙古諸部太遠呢!”
“可惜了,遼鎮已經有了兩萬多騎兵,卻全是酒囊飯袋。”劉奇士不掩鄙視,說道:“某率三千飛騎,就足以橫掃他們。”
郭大靖笑著點頭,深表認同。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