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兵部尚書馮嘉會立刻上奏,派覺華島水兵三千、登萊兵三千加上天津的一些兵力配合毛文龍援救朝鮮。

馮嘉會還建議命寧遠的遼東巡撫袁崇煥出兵批亢搗虛,獲得天啟帝的首肯。

這時,明廷才想起好象欠著東江鎮糧餉,生怕餓著肚子的東江軍難以支撐,更不能全力援朝。

於是,現用現忙活的明廷又開始調拔錢糧,有戶部應補餉銀十萬多兩,天津發軍需八船、米五萬石。

二月初七,明廷接到登萊巡撫李嵩加急奏報,東江軍不顧自身困難,奮勇出擊,連獲大捷。

“……毛文龍乃能於狂鋒正熾之際,奮敵愾迅掃之威,現今押解到活夷二十三名,金人首級一千兩百六十三顆,逐一核驗審視,歷歷皆真,毛帥之功,於是乎不可及矣。”

李嵩李大人不吝讚美之辭,對毛文龍,及東江軍取得的大捷這一通猛吹。

然後,李大人在奏報中說到自己聞聽建虜攻朝,便立刻從登萊運送三十船米至皮島,“大解倒懸之厄”,東江軍深受鼓舞云云……

看,人家這話說得清楚吧?東江軍能獲大捷,全仗李大人及時接濟。不吃飽飯,怎麼打勝仗,這功勞妥妥的有李大人一份。

只不過把輸送糧食的時間提前了些,李大人就把功勞穩穩地攬入懷中。真可謂:幹啥啥不行,爭功第一名。

知道東江鎮缺糧缺餉,你早幹嘛去了?

毛文龍的捷報也不含糊,把作戰愣是分成了七次。七戰七捷,聽起來確實過癮,有百戰百勝的意味了。

那殺得是天昏地暗、日月無光。東江軍將士個個奮勇爭先,浴血廝殺。在毛帥的英明指揮下,擊敗犯雲從、鐵山之敵,連克龍川、義州……

好吧,明末的時候,大家都在吹,一個比一個吹得邪乎,戰報都能擰出一盆水來。

比如毛文龍說十萬建虜攻朝,袁督師一聽,這不出兵救援得找理由呀。於是,他奏報說十萬建虜守家。

這下好啦,你十萬,我十萬,咱們都是鴨梨山大。那就誰也別救誰,自己忙活自己的吧!

可不管怎麼說,東江軍確實是主動出戰了。而且,這次取得的戰績也是實打實的,有一千多人頭為證,還俘虜了二十多個活夷。

儘管是多次作戰的斬獲,但一次解送如此多的首級,還是大明與建虜開戰以來的頭一回。

木匠皇帝龍顏大悅,下旨表彰“毛帥孤懸絕島,力遏狂氛,設伏出奇,獲此屢捷。皆賴廠臣,沉謀秘算,設計行間。這俘獲巨魁,奏報已久。既驗審明白,著上緊解來正法。”

東江軍打勝仗,關老魏公公什麼事兒呢?只能說天啟帝對老魏太好了,啥功勞都得分他點。

寧遠大捷有老魏,三殿建成有老魏,喜峰隘口築成,築山海關城,大盜王之錦獄案,南京孝陵竣工,甘鎮奏捷,擒獲盜賊,全都是老魏的籌劃和計策。

也不全是皇帝賞的,下面的大臣為了獻媚,爭先恐後地往老魏頭上栽功勞。估計老魏都發蒙,雜家原來這麼厲害。

但有一說一,魏忠賢雖然不是什麼好東西,可在一些大事上,還不算糊塗。十萬多欠餉,還是他劃拉來發給東江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