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九章 無題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郭大靖希望的頭痛割頭,腳痛割腳。中了烏頭毒箭,能夠給建虜增加缺胳膊少腿兒的殘疾,也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好事。
至於火槍,郭大靖覺得用於防禦,還是可以的。當然,對於火繩槍的射速,以及威力,郭大靖見識過後,是實在不敢恭維。
哪怕是射速能夠用三段擊、四段擊來進行持續射擊,可威力,卻還是差強人意。
從這一點來看,使用或裝備重火繩槍才是比較好的選擇。在射速差不多的情況下,重火繩槍的鉛彈威力,在有效射程內,將使建虜的重甲失去作用。
即便不能破甲,重火繩槍鉛彈的衝擊力也足以造成鈍傷。甚至於,被重火繩槍的鉛彈擊中,效果應該和後世的重狙打中人體差不多。
呯!血肉橫飛,骨斷筋折。打在腦袋上,就是個爛西瓜;打在胳膊腿兒上,就是最快的截肢手術,快刀手英國佬都要甘拜下風。
當然,有了重火槍,想要與建虜野戰較量,依然是不夠的。結成戰陣,固然能抵擋建虜的衝擊。
但戰陣的速度慢,機動性差,戰場的主動權,依然是在建虜手中。想打就打,不想打就走,騎兵的優勢,還是明軍也不具備的。
除非建虜的腦袋被驢踢了,非要死命地往戰陣上撞,非要死得七七八八。
顯然,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,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。比如建虜被包圍,只有一條路可逃,那自然要拼命衝殺。
所以,郭大靖並不認為在短時間內,就能訓練出能與建虜野戰的軍隊。至於以戰陣抗衡,在建虜的騎兵面前,則太過被動。
藉助工事,以防禦為主,再加上游擊襲擾,不斷消耗建虜的有生力量,鍛鍊並培養將士們的信心和鬥志,才是野戰的基礎和根據。
火槍、弩、地雷,在防禦作戰中,也能很好地發揮起作用。起碼在射擊的姿勢上,更適合於胸牆壕溝工事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龍骨山城。
建虜和剃頭人又一次的進攻,無功而返,城牆下留下了更多的屍體。
儘管巨石定向雷已經使用完畢,但城上還有很多小型地雷。再加上弓箭、火槍、滾木擂石,攻城乏術的建虜只能再一次鎩羽而歸。
“準備得還是不夠,行動倉促了。”嶽託用馬鞭輕輕抽打著靴子,無奈地嘆了口氣。
義州城、龍川、宣川、安州等城池的順利攻克,給嶽託及所率的建虜造成了很大的錯覺。
對於朝鮮義兵佔據的龍骨山城,他們缺乏足夠的重視,以為能夠一攻而破。
糧草既帶得不多,攻城器械也沒有準備齊全。再加上龍骨山城的險峻,守軍的眾志成城,建虜這回可撞到了鐵板上。
自辰至申,攻城作戰已經持續了六七個小時,除去中午休息吃飯,也有四五個小時,五六次進攻。
嶽託知道不能再打下去了,人馬損失不小,攻城器械也幾乎被摧毀殆盡,已經失去了進攻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