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說最重要的守則,郭大靖首推偽裝和隱蔽。藏得好好的,讓敵人發現不了,這應該是狙擊手最優先的選擇。

在敵人毫無覺察時,射出致命的一箭。要做到這一點,就必須讓敵人看不到你。

半個時辰後,郭大靖等人終於來到了選定的戰場。這是郭大靖在前往龍骨山城時,路經此地便記在心中的地形地勢。

大路一邊是光禿禿的山坡,除了積雪,便是稀疏的灌木,和割下殘留的秸杆茬。沿著山坡爬上五六十米,便是樹林。

也就是說,在大路上,目光所及,便知道有沒有人埋伏。樹林裡倒是看不清楚,但距離太遠,對於弓箭來說,不可能造成什麼威脅。

而郭大靖選擇的狙擊陣地,恰恰是這片光禿禿、看似沒有藏身之所的山坡。

這是一種逆向思維,在地勢險要、容易中伏的地方,敵人必然小心謹慎,加強搜尋。

而在不太可能隱藏,並對本隊行進沒有太大威脅的地方,建虜在心裡就不會警惕和重視。

這是人的正常心理,就象勞累一天下班,看到家中的燈光時,會下意識地加快腳步,希望早一點進入安靜舒愜的港灣。

郭大靖仔細估算著距離,再次認真地觀察周圍的地形地勢,終於選定了自己的狙擊陣地。

距離大路有七十餘米,肉眼已經完全看不清人臉。其實,三五十米外的景物,肉眼已經看不清細節。

選擇這個距離,一是郭大靖對於弩弓和射術的自信,二是建虜不走近,無法發現自己。

距離選定了,郭大靖便開始帶人佈置。凍土不好挖,但人多力量大,輪流出力,刨出個藏身洞,還是用不了太長時間的。

藏身洞上面架上粗樹枝,再蓋上席子,推上雪,偽裝成野地裡並不起眼的一個小小的雪丘。

前方留出觀察孔,並不大,郭大靖還用白布作了下偽裝。透過實驗,在大路上根本發現不了異常。

接下來就是劉奇士等人的工作了,主要就是埋雷,在郭大靖的藏身處前後,二十多顆地雷透過踏板、鐵夾來引發。

距離此處百米的大路拐彎處,又埋了一些地雷,還抬來塊幾百斤重的石頭,立在路中央。

遲滯建虜的腳步,為郭大靖的狙擊創造最有利的條件。同時,郭大靖撤離時,建虜若追擊,將會引發地雷,拖慢他們的速度。

在樹林裡,又設定了一些地雷和陷阱。地雷主要是絆發。有樹木可以利用,埋設起來方便快捷。

劉奇士帶一個小隊埋伏在這裡,準備接應郭大靖安全撤退。

接下來就是王國重等人的工作,在巨石附近的雪野和樹林裡埋設地雷,準備遲滯建虜的行進,併為安全撤退提供保障。

你來追,就炸你,讓你不敢放膽窮追。甚至於,還可以將敵人引進地雷陣,相當於一個大的陷阱。

郭大靖則細心地將潛伏陣地周圍雪地中的痕跡掃除,寒風吹起雪塵,很快就會變得難以覺察。

劉奇士等人在旁看著,學習著。習慣了正面廝殺,對這種暗襲狙殺,完全是門外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