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八章 監軍太監巡視(第3/4頁)
章節報錯
“姐夫若是能得到朝廷賜封誥命,姐姐是正妻,沒有別人的份兒。”李秀成若有所指地說道:“姐夫那麼拼命打仗,也是想博個封妻廕子吧?”
阿秀笑了笑,說道:“只要他平平安安就好,我可沒那麼大的奢望。”
李秀成眨巴眨巴眼睛,也不再深說,把粥喝完,碗一推,說道:“我吃好了,回房讀書。”
看著李秀成離去的背影,蓉兒皺了皺鼻子,說道:“讀那些之乎者也的,好沒意思,還真要去考個狀元不成?”
阿秀笑了兩聲,心中卻希望兄弟能好好讀書,日後有出息。讀書做官,即便是老百姓,也希望祖墳冒青煙,能出個狀元郎呢!
……………….
金州衛城。
“郭將軍識文斷字,還手不釋卷?”方正化表示出了些許的驚詫。
識文斷字還說得過去,方正化也有所耳聞,可手不釋卷,對一個武將來說,是不是有些誇張了?
難道大明又出了象戚大帥那樣的不世名將、大國干城,能夠力挽狂瀾,力摧大敵?
劉興祚微笑著點頭,說道:“方公公見到郭將軍,與其攀談,便知其見識廣博,實乃智勇雙全的大將之才。”
“大將之才,雜家倒是確信。”方正化坐直了身子,說道:“從援朝作戰到現在,東江鎮的幾次大捷,郭將軍都參與其中,甚至是居功至偉,這沒錯吧?”
“郭將軍確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。”劉興祚說話還是很有水平,“但大捷卻是東江鎮全體將士浴血奮戰得來的。”
方正化明白了,這只是說話的藝術,他猜想得沒錯,幾次大捷郭大靖肯定是功勞最大,甚至是不可或缺的。
“劉將軍與郭將軍搭伴最久,定是非常瞭解。”方正化轉換了話題,問道:“頗多讚譽,也必是實言。”
劉興祚微笑著說道:“方公公可隨便打聽,看末將可有虛言。郭將軍從小兵一路走來,全憑實打實的戰功,可不是僥倖。”
“雜家聽說郭將軍還擅長經營之道?”方正化委婉地說道:“與鉅商大賈頗有交情,為東江鎮籌得不少資財。”
劉興祚沉吟了一下,說道:“允許東江鎮以商籌銀,乃是先皇的旨意。否則,幾十萬遼民百姓,如何生存?”
“雜家不是說郭將軍經商不對。”方正化微笑著擺了擺手,說道:“東江鎮僻處海外,糧餉物資供應困難,朝廷才有此寬許之舉。”
“現在看東江鎮的裝備和武器,都甚精良,雜家才有此讚歎。”方正化接著說道:“郭將軍長袖善舞,令人欽佩。”
劉興祚不是很清楚方正化的心思,便不再接這話茬,說道:“建虜皆為騎兵,可打可退,我軍便是獲勝,也難擴大戰果。組建騎兵又缺馬匹,到現在只有一千騎。”
方正化點了點頭,深以為然的樣子,說道:“雜家會上奏朝廷,讓萬歲知道東江軍的諸多困難。”
“末將多謝方公公。”劉興祚拱了拱手,說道:“郭將軍巡視前方各據點,並不知何時能返回。公公——”
方正化說道:“雜家明日啟程前往卑沙城,巡察後呆上兩天。若是郭將軍遲歸,雜家便回旅順堡。”
劉興祚起身告退,自去安排酒菜招待監軍,又派人去通知卑沙城守軍,並給郭大靖也送個信兒。
在廣鹿島,郭大靖對監軍太監趙光的態度,劉興祚是知道的。他最希望的是方正化見不到郭大靖,免得起什麼衝突。
當然,他也不知道郭大靖當初為何敢對趙光不假辭色。如果不是新皇突然登基,召回了監軍太監和錦衣衛,這事情可不會就這麼善了。
劉興祚走後,屋內只剩下了方正化和幾名隨從。方正化輕輕抿著茶水,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。
好半晌,方正化才揮退旁人,只留下兩名曾在廣鹿島的錦衣衛。
“稟告公公,那郭大靖確實粗通文墨。”蔣寶和不等問話,便躬身說道:“可那字寫得,缺筆少劃,難以入目。”
沈宗貴也趕忙附和道:“卑職曾見過他寫字,拿著根鵝毛。要說他手不釋卷,實在是誇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