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天生也不矯情,說道:“三弟在賬面上還有一萬三千兩,購買的物資還是糧食、棉布、精鐵嗎?”

“買糧食和精鐵。”郭大靖早已有了打算,要積攢足夠的糧草,以防袁督師卡脖子,還有明年大戰的準備。

林天生記下來,卻不知道郭大靖的胃口更大,屏去左右,關上房門後,從內室拿出了裝在箱子裡的五六十面鏡子。

全部都是銀鏡,品質沒說的,更有十幾塊面積更大,能擺在桌上當梳妝鏡。

“這些鏡子賣出後,我的分成全部用來購買糧食和精鐵。”

郭大靖對著有些目瞪口呆的林天生說道:“糧食至少要十萬石,今年就要四萬石,明年九月份之前,至少六萬石要運到旅順。”

林天生嚥了口唾沫,用力點了點頭,說道:“三弟真是好大的手筆。放心,愚兄定能按期辦到。”

郭大靖呵呵笑著,說道:“鏡子銷售怕是不能那麼快回籠,若從倭人手中採購硫磺、硝石、銅料,恐怕還要兄長先行墊付。”

林天生用力揮了下手,說道:“小事一樁,三弟不必說,為兄也會做的。”

郭大靖還有銀子,至少還有個四五萬兩,可能省就省。林家採購也是有收益的,更不要說賣給倭人生絲等商貨的利潤,墊付不算什麼事。

互惠互利,不斤斤計較,這買賣和感情才能長遠,郭大靖和林天生都明白這個道理。

不管林家的鏡子銷售如何暴利,郭大靖是給多少要多少,這手進那手出,換成糧草物資,全力積攢家底,與建虜展開持久戰。

林天生也是不折不扣地為郭大靖採購物資,墊付也痛快,表現出足夠的信任。

“為兄在閩粵採購精鐵,本想去壕鏡再買批火槍,不想被謝德拉搶了先。”林天生笑著說道:“看見硬帆蓋倫船了嗎,便是謝德拉運送武器軍火的。”

郭大靖略顯愣怔,但隨後便釋然,笑道:“為了賺提成,他倒是挺賣力的。就是不知道數量幾何,能不能令我滿意。”

林天生搖了搖頭,說道:“不光是武器軍火,他還要與你做個大買賣。具體的,你們當面談。若是銀錢不湊手,你只管說。”

郭大靖眨巴眨巴眼睛,覺得整艘船上都是火炮火槍也不可能,幾千枝的話,有毛文龍拿出的銀子,他也能付得出。

“什麼時候把家眷接過來?”林天生轉而詢問起旁的事情,“府宅可有著落,為兄給林家也建所宅院,一起營造吧!”

郭大靖說道:“等阿秀那邊的回信兒,看她願意在哪居住。”

聽了郭大靖的講述,林天生連連點頭,說道:“太平溝不錯,林家在那裡佔塊地修蓋宅院,沒有問題吧?”

“那有什麼問題。”郭大靖不在意地說道:“與毛帥在皮島會談時,不早就給林家不少的優待。”

兩人又聊了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,郭大靖才讓林天生暫時休息,他起身去找謝德拉。

郭大靖急著想知道謝德拉採購到了多少重火槍,可見面沒幾句話,就被雷到了。

“你是說把這艘戰船也賣給我?”郭大靖瞪大了眼睛,十分地出乎預料。

謝德拉用力點頭,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,說道:“戰船,船上的火炮,還有三千六百枝火槍,都是給你的。”

給我,白給,不要錢哪?

郭大靖也沒心思找老外的語病,微皺眉頭說道:“我可沒說要買戰船,火炮火槍倒是沒什麼問題。”

“不貴的。”謝德拉趕忙向郭大靖推銷,說道:“比你們的任何一艘戰船都大,也更厲害。而且,可以賒賬或抵賬。”

郭大靖愈發迷惑,不知道這個老外啥時這麼好心。但在謝德拉的盛情邀請下,還是登上了戰船。

碰巧張燾的座艦也在港內,眼見這幾艘形制不同的大船,好奇地前來觀看,正好看見郭大靖,便不邀自來,跟著上了戰船。

16世紀中葉,英國開始發展輕型蓋倫船,為了使之更適合於遠距離炮戰,改善操作效能,他們把首部上層建築降低,移入船體之內,甚至置於首掛之內。

按照尺寸大小,蓋倫帆船被分為三種:小型(100400噸),中型(500800噸),以及大型(9001200噸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