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一章 最終軍議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武器裝備、戰術打法是一方面,主要還是糧草物資。讓將士們吃飽吃好,讓他們後顧無憂,讓他們能安心訓練、放心廝殺。
還是那個思路,趁著皇太極抄掠京畿,郭大靖要能拿出至少三萬人馬,搗其老巢、毀其根基。
歷史在改變,但改變不了小冰河期嚴寒的氣候。
建虜在去年,已經出現了饑荒的跡象,靠著劫掠朝鮮,勉強捱了過去。
今年,透過攻打蒙古諸部,能夠搶到大量的人口和牲畜,又能將巴地渡過一年。
但秋收的歉收或絕收,將使後金在明年徹底陷入饑荒之中,面臨崩潰之局。
要麼坐等強盜集團分崩離析,要麼冒險賭一把,給皇太極的選擇,只有這麼兩個。
無論皇太極選哪一個,對於郭大靖來說,結局都相差不多。後金分崩,意味著平遼滅虜的程序會更順利;軍事冒險,郭大靖則要給其沉重一擊。
從感情上,郭大靖希望皇太極是坐等滅亡,希望京畿的百姓不遭受荼毒而家破人亡;可從理智上,一場決定性的大戰,足以改變明金的整個戰爭態勢。
現在的金州作戰也是一樣,成功則東江鎮有了穩固的陸上基地,能夠擺脫朝廷斷糧斷餉的惡劣影響,擴充發展也具備了條件。
機會,一定要抓住。面對最多能夠出動兩旗的建虜,給予其沉重的打擊,差不多就能保障今年的安全。
郭大靖的教鞭指到了普蘭店灣和小黑山、石河驛,說道:“我軍將從這裡登陸抄襲建虜,爭取重創敗退之敵。一仗打得建虜喪膽,再來進犯金州,他們就要步步為營,不敢長驅直入。”
李維鸞對此都已清楚,他和郭大靖的交流溝通最為頻繁深入,微笑頜首,表示贊同之意。
步步為營的話,就要一個個地啃硬骨頭。第一道防線,第二道防線,還有第三道防線,建虜未打到核心區,損失就會相當大。
建虜人少,經不起消耗。金州守軍倚堅防禦,又有犀利火器助陣,在戰損上肯定要少於敵人。
建虜會捨得付出上萬傷亡的代價?郭大靖認為不太可能,這又不是戰略決戰,只是一個金州,皇太極不可能拿出如此的本錢。
張攀等將領也明白了郭大靖要堅持抄襲建虜後路的執著,就是讓建虜心生忌憚,為金州將來的安全打下基礎。
“頂多再過十天,即便地面不化凍,沿岸的冰也將全部融化。”張攀坐船而來,已經看到了海冰消融的跡象,“登陸作戰當無問題。”
尚可義接著說道:“普蘭店灣內部極深處的海冰未必會全融,但在小黑山、石河驛,卻絕無問題。”
普蘭店灣呈喇叭狀,伸入陸地六十餘里。灣口向西南朝渤海敞開,三面被低山、丘陵環繞,灣內水域狹窄,島嶼與殘礁眾多。
郭大靖與李維鸞等人認真勘測過,並結合歷年的冰凍水情,才最終定下了不過於深入海灣,在接近海口的小黑山、石河驛登陸作戰的計劃。
就目前偵察到的沿岸海冰融化情況,即便是再深入一些,在新金登陸,也有很大的把握。
沒有在半島最狹窄的南關島登陸截擊,是因為當時登陸的條件所限,沒有現成的港口碼頭,速度很慢,給旅順的建虜以轉身突襲的機會。
小黑山、石河驛離得比較遠,建虜得到訊息再回撤,郭大靖認為足夠數千人馬登陸,並構築阻擊陣地。
但這樣做也有弊端,那就是出口比較寬闊,建虜除了走石河驛這條道路北撤外,還能走紅咀堡、歸服堡,進入復州後再轉而向北。
當然,如果兵力足夠雄厚的話,可以在兩條路上都設定堵截阻擊。
只不過,兵分則力弱,郭大靖也沒有全殲來犯之敵的打算,而只做出了在石河驛、小黑山抄襲攔截的計劃。
何況,建虜知道後路遭到抄襲,多半會原路直接殺回。等到撞得頭破血流,他們想繞路走,就要再回到金州衛城,再轉道走紅咀堡。
也就是說,正常進入金州的大路應該只是一條,也被稱為陸路南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