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五章 攻蒙,過個好年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范文程聽說過郭大靖的名字,在朝鮮擊殺貝勒嶽託,毛文龍報給明廷的捷報中也數次提到。
上前躬身接過情報,范文程迅速看了一遍,沉聲說道:“膽子不小,竟敢深入秀巖地區襲擾。”
皇太極沉聲說道:“此人擅長潛入,襲擊鞍山驛堡的也是他。若只是個人,還不足為慮,關鍵是他能訓練出比較強悍計程車兵,這便不得不令人擔憂了。”
范文程想了想,說道:“他駐守在廣鹿島,也只能登陸深入,才能夠進行襲擾,威脅不大。再加上東江鎮已經斷絕糧餉,更不可能有什麼作為。”
皇太極搖了搖頭,說道:“你挑一些忠誠勇敢的漢官漢將,分到秀巖、鳳城、鎮江、海州,協助防守。”
在皇太極看來,郭大靖不僅擅長潛入襲擊,還很狡滑。鞍山驛和秀巖的兩次伏擊,就很說明問題。後金軍將領驕橫,頭腦簡單,他認為是一個主要原因。
范文程領命之後又接著請示道:“趁著東江鎮困難之時,派人勸降,或許有些作用。哪怕不成,也有離間之效。”
皇太極略一沉吟,撫掌笑道:“範先生此計極好,便安排實施吧!”
范文程起身再施大禮,躬身退了出去。
……………
歷史並沒有改變,在郭大靖看來,將要發生的事情在一兩年之內還是會發生,就象他沒法讓太陽不休眠,不讓小冰河期來臨一樣。
但很多變化就在身邊,他也看得清楚。小到廣鹿島,大到東江鎮的軍民,都在改變中受益。
再放眼遼東,建虜這一年的兵力損失可要超過歷史。儘管處於量變的階段,整個戰爭的態勢依舊。
唯一讓郭大靖感到無力的,不是敵人,而是大明的皇帝,以及朝堂上的文官集團。
不幫忙也別搗亂,這是最低的要求,可連這個,郭大靖覺得也是奢望。
遼東有建虜,西南有奢安叛賊,天災人禍逼得百姓造反。
可內憂外患之際,皇帝和文官們在幹什麼,在擔心武將擁兵自重,在忙著黨爭,在忙著把大明往滅亡的深淵裡推。
滿口仁義道德的正人君子,實則道貌岸然的禽獸!!
天下要大亂了,必然多出很多妖孽的事情。
此時,郭大靖正在看著派在山東的諜子傳回來的情報。有朝堂動態,也有市井風聞。
“天啟命逢下甲子,黎民塗炭饑荒死,奴輩道從民大亂,定國安邦血流杵。”
郭大靖眯了下眼睛,對這個民間出現的所謂“劉伯溫碑”,以及象預言,又象讖語的四名詩,冷笑起來。
天下大亂是肯定的,但這個預言對郭大靖來說,一點用也沒有,他也不相信有預言家比自己還厲害。
有人要搞事情,不管能不能搞成,是夭折還是造成些影響,都不關自己的事情。
但郭大靖把情報放到一旁,突然又若有所思,伸手拿了過來。
在古代,讖語的殺傷力是很大的。如果是涉及到皇權更替、天下興亡,就更是如此。
當然,往魚肚子裡塞布條,學狐狸叫,這些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除外。
郭大靖就清晰記得歷史上的隋朝有“桃李子,得天下”,以及唐朝關於武則天的“女主昌”等讖語。
不管是事前編造,還是事後附會,如果皇帝聽到了有關皇位皇權的流言蜚語,通常就會寧殺錯不放過。
或許,這也是個能夠改變朝廷政策,以及人事變動的辦法。
郭大靖陷入了沉思,開始順著這個思路進行假想佈置。
顯然,在京城要有自己的耳目和眼線,這是郭大靖以前便有想過,但並不著急進行佈置的。
山東已經有了據點,天津還要有,京城也要有。除了打聽訊息,散播謠言,據點最好還要有公開的招牌,比如商鋪、雜貨店、客棧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