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郭大靖的思維用孟子的一句話來總結歸納,是非常精僻的。

“君之視臣如手足,則臣視君如腹心;君之視臣如犬馬,則臣視君如國人;君之視臣如土芥,則臣視君如寇仇。”

再簡略一些,那就是“你不仁,我不義。”

“目前朝中與沈器遠並列的,是右議政金自點。”崔孝一說到金自點,不由得皺起眉頭,說道:“此人見風使舵,在親明與畏虜之前搖擺。”

郭大靖淡淡一笑,說道:“倒是個務實的傢伙,那就用形勢來讓他改變,不必強行結交。”

只要大明不倒,或者是在對建虜的作戰中連連取勝,不說金自點,就是整個朝鮮朝廷,也會改變態度。

用實力說話,用利益講道理,互惠互利,這也是郭大靖的原則。

“明年的大戰,還需要些什麼?”崔孝一甚是期待地問道:“林將軍行前與某說過,會盡全力相助。”

郭大靖拱手謝過,說道:“硫磺、火藥、鐵料、糧食、火槍,林將軍方便蒐購的,某是來者不拒。”

就現在而言,明年作戰的物資彈藥儲備已經能夠滿足。但郭大靖是希望越多越好,與建虜作戰可是長期的。

崔孝一點頭答應下來,這不是索要,而是購買,並不會讓林慶之太過為難,只要不走漏風聲。

無償的援助,郭大靖也想啊。可他也知道,林慶之不是朝鮮國王,他作不了主。能提供物資,就已經是仁至義盡了。

酒過三巡,郭大靖和崔孝一等人才賓主盡歡而散。

……………….

積雪被堆在路邊,象是一道矮矮的護牆。

張膀腳下咯吱作響,有些沉重,可看到家門的時候,身心生出暖意,疲憊也消減了不少。

推開院門,聽到聲響的小妹便跑了出來,嘴裡叫著“哥哥”,滿臉是笑地迎了上來。

“發肉發麵啦,哥,過年能吃餃子了。”再沒有什麼比吃更能讓小孩子歡欣雀躍的了。

張膀笑著連連點頭,摸著小妹的頭,一邊往屋裡走,一邊問道:“做工的時候就聽說了,就是不知道發的啥肉?”

“發了兩條魚,一隻山雞。”妻子在屋內笑著回答,“面是一家兩斤,足夠包餃子了。”

東西不多,但對百姓來說,卻能過個難得的快樂年節。投入也不多,本來就是少給百姓們發了兩次,在平常積攢下來的。

平時不覺得,有糧食吃,沒多少奢望著能吃上肉。可在年節上發放,意義不同,給人們在心理上也造成了不一樣的影響。

“雞肉和魚肉都能包餃子”張膀已經知道了標準,也不顯得驚訝,笑著說道:“面是少了點,摻上些雜糧面,能多吃頓餃子吧!”

妻子笑著點頭,伸手指了指大白菜,說道:“還有這顆大白菜,也是發的。”

負責採購的吳九成,按照郭大靖的指示,從山東購買了一船菜蔬,白菜便宜,買的最多。

張膀呵呵笑著,走進裡屋,看了看還在睡覺的兒子,坐在炕沿,盤算著能在年前領到多少糧食。

別看是冬天,島上的活兒不斷,最簡單的力氣活兒就是造石彈。不是石匠沒關係,掄大錘把大石頭鑿開,你不會幹?

還有鋸木頭,按照工頭兒的要求,鋸成長寬合適的木板,再由專業木匠進行精加工。

說得不好聽的話,郭大靖就是剝削壓榨,用能夠餬口的糧食,獲得了遠超其價值的各種產品。

但老百姓卻得感他的恩,稱他的好。原因很簡單,環境使然,能夠生存下去,誰會計較賣力氣值不值呢?

多給家裡掙個三五升糧,看著父母妻兒那掛在臉上的笑容,就是對疲累最好的恢復。

妻子走進屋,看了看兒子,輕聲問道:“在想什麼呢?”

張膀笑了笑,說道:“軍隊上又招兵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