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一章 談婚論嫁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第二天,郭大靖見到了林天佑,在仔細地詢問過之後,確定林家能搞到更大的海船,承擔起對朝鮮、倭國的海貿,他才放了心。
昨天船上的糧食就沒全卸,留下了三千石左右,郭大靖便決定帶著林天佑去皮島走一趟。
航線基本確定,皮島作為中繼站,得到毛文龍的令牌,東江鎮水師不會攔截,甚至能夠保駕護航。
同時,郭大靖還有些擔心,毛文龍會不會已經開始與建虜貿易,儘管是為了東江鎮軍民的生存。
定下了明天啟程,郭大靖便讓陳有善統計登記上來的情況,準備給百姓發些布和棉花。
在屋裡燒著火基本上是凍不死,但出外打工作活,哪怕是平常的走動,也需要件棉衣禦寒不是。
軍隊上的早就解決了,島上原來的居民也沒有大問題,主要是新來的這些百姓,特別是從建虜統治區逃出來的,什麼都缺。
既然主動要安置他們,郭大靖就要儘量做好。否則,還不如閉上眼睛裝作沒看到。
“這是個好東西。”劉興祚舉著單筒望遠鏡瞭望著,“料敵於先,不,應該是了敵於先。對於哨探偵察,也更為有利。”
郭大靖嘿嘿一笑,說道:“好是好,就是太貴了。”
劉興祚也知道價值應該不菲,放下望遠鏡,有些遺憾地搖了搖頭,要把望遠鏡放回到匣子裡。
“送給你用的。”郭大靖擺了下手,說道:“咱倆作為主官,還能沒有份兒?”
劉興祚把望遠鏡收了回來,笑著說道:“謝了啊!”
郭大靖聳了聳肩膀,說道:“我明天去皮島一趟,島上的事情就交給你了。”
劉興祚點了點頭,說道:“放心,出不了差錯。”
“陸上的部隊和百姓撤回來吧!”郭大靖說道:“天越來越冷,海岸若是結冰,船隻可就不好靠岸了。”
不是不能,而是增加了困難和危險。河流的入海口還好點,但也難保萬一。
“打獵的部隊移向金州吧!”劉興祚說道:“你不是和李維鸞都說好了。既有旅順這個不凍港,又讓部隊熟悉金州的地形環境。”
郭大靖想了想,說道:“不要太多,三五百人進行輪換,再運些糧食過去。主要是旅順那邊的糧食物資也不充裕,我怕李維鸞為難。”
說到糧食,劉興祚無奈地嘆了口氣,又聽郭大靖交代完其它事情,便轉身離去。
郭大靖在辦公室內思索了半晌,覺得沒什麼遺漏的工作,才起身拿上望遠鏡,出了軍營,前往那處宅院。
望遠鏡對於作戰當然很重要,可價格讓郭大靖難以接受,便只讓藤野正買了五支回來。
原理很簡單,郭大靖早就決定自己造。讓林家收購透明水晶,招聘玉石工匠,就是為此而做的準備。
透明玻璃雖然不是問題,但折射率不夠,做出的望遠鏡效果不佳,只能先用價值不菲的透明水晶。
光學玻璃的製造也要提上日時議程了,郭大靖邊走邊想,作出了計劃。
來到宅院,林婉兒卻不在,林天佑應該還和小林浩一在一起。郭大靖反正也不找他們,直接在前院,招來了顧四同和顧嫣兒。
對於玉石加工,或者說雕琢水晶,郭大靖一竅不通,便先詢問了一番,確定可以工作後,才拿出了那一小箱水晶。
在顧氏父女的注視下,郭大靖熟練地擰開望遠鏡,取出兩枚鏡片,讓他們細看。
“一片是兩面凹,一片是兩面凸。”郭大靖解說著,“兩面要對稱,中心不能偏。”
顧四同問道:“都要雕琢磨製成這般大小形制的嗎?”
郭大靖擺手,說道:“大小倒不用嚴格規定,但形制一定不能改變。”
說著,他把望遠鏡組裝起來,遞給顧四同,說道:“如果鏡片雕琢磨製得有問題,看景物就會變形。特別是兩片鏡的中心不在一條線上,就更是大毛病。”
顧四同接過望遠鏡,學著郭大靖的樣子,拉伸長度,向遠處瞭望,嚇了一跳。隨後才略微平靜,嘴中嘖嘖稱奇。
郭大靖拿過紙筆,畫出了鏡片的形狀,以及中心的標線,這樣看起來比光靠嘴解說更直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