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九章 朝鮮義友,再出徵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經歷了丙子胡亂後,林慶業認為建虜很可能還會進犯。就算不來,武備也要加強。所以,他要構築白馬山城防線,將來犯之敵拒之防線以北。
也正因為林慶業的忠明仇金,崔孝一等大批朝鮮義兵得以儲存,身份自然成了朝鮮官軍,義州駐軍。
“大人。”崔孝一拿著圖紙,來到林慶業跟前,指點著說道:“城牆外尖形馬面的角度,好象還可以再狹窄一點,更利於火槍側擊。”
林慶業看了看圖紙,又在城牆上伸直手臂進行目測,才開口說道:“郭將軍在信上也說了,圖紙只是參考,可視情況靈活改動。”
停頓了一下,他又詢問道:“弩弓的打造還要加快,百姓們爭取每家必備,再抽時間加以訓練。這樣的話,若有戰事,便可迅速聚集起數千兵丁。”
義州的軍隊在數量上是有限制的,畢竟朝鮮朝廷也沒那麼多錢養兵。林慶業便接受了崔孝一的建議,全民皆兵,或者稱為藏兵於民。
“大人放心。”崔孝一躬身道:“卑職一直在督促,不敢放鬆。”
林慶業點了點頭,舉目瞭望山城外的山巒溝壑,沉聲說道:“五百枝火槍,一千斤火藥,三千斤鐵料。你親自押送,選得力可靠的人,千萬不要走漏風聲。”
“卑職親自挑選人手,皆是可靠忠誠。”崔孝一說道:“走水路,直到廣鹿島,中間不作停靠。”
郭大靖早就把一萬兩銀子押在崔孝一這裡,槍枝、火藥、鐵料也按市價購買,運到即付。
有銀子就好辦事,不管是召集工匠打造,還是從朝鮮其它地方收購,林慶業和崔孝一都有辦法。
交情是交情,郭大靖從不濫用,也不讓朋友難做。
他也把從朝鮮獲取物資視為長遠之計,畢竟離得近,朝鮮的一些資源也不缺。比如煤和鐵,北安平道就有礦山。
至於撫順的鐵,鞍山的煤,要從建虜手中搶過來,談何容易?
而且,他有什麼好東西,也不吝分享。比如稜堡的圖紙,也透過鄭鳳壽,送給了崔孝一。
“見到郭將軍,替某致謝,並帶句話。”林慶業輕輕拍了拍城牆,說道:“林某甚是期盼,能有與郭將軍並肩作戰,共敵建虜的一天。”
崔孝一躬身領命,告退而去。
郭大靖,有勇有謀,是個人物。
林慶業這般想著,略有些遺憾。建虜入寇時,他被誣陷免職,未能與郭大靖共同對敵。
來日方長,與建虜為敵作戰的日子還長著呢,總有機會見到斬殺奴酋、奇謀破敵的郭將軍。
崔孝一交卸了修築防線工事的工作,立刻召來了自己的親信,安宗祿、金念良,安克誠等人,都是隨他與建虜作戰廝殺的戰友,絕對信得過。
後金與朝鮮盟誓後,雖然沒有太多實質性的條款,但朝鮮王室已經不敢再與後金為敵,也嚴令下面官員將領,不得與東江鎮交結,避免激怒後金。
在這種情況下,向郭大靖出售火槍、火藥等物,如果被外人知曉告密,林慶業和崔孝一都獲罪非小。
所以,不管是搬運物資,還是駕船航海,崔孝一都非常謹慎小心,全部都用自己信得過的人。
“能再見到郭將軍,實在是太好了。”崔孝一掩飾不住的興奮,“書信來往太不便了,就盼著能當面暢談。”
金念良呵呵笑著,說道:“郭將軍升官了,可還是那麼勇猛,又建功勳。鞍山驛堡先登,手刃數十建虜,聽起來就讓人血脈賁張。”
金重國若有所思,緩緩開口說道:“崔兄,某覺得可派些人在郭將軍麾下聽令作戰。既學到東西,又增長經驗。若建虜日後來犯,這些人便是中堅骨幹。”
崔孝一沉吟著沒有馬上決斷,但看臉色,卻是頗為意動。
金重國又補充道:“也不說是派遣,以免給林大人和你招惹麻煩。便說是自願,與建虜有仇。”
安克誠出言贊同,說道:“建虜那邊有朝奸,東江軍中有朝鮮義士,不奇怪。”
“建虜攻打我國時,燒殺淫掠,與其有血海深仇的多了。”金念良附和道:“個人行為,報仇雪恨,建虜也無可奈何。”
崔孝一終於用力點了點頭,以戰代練,培養出骨幹中堅,確實對日後的作戰有利。
況且,這幾人說得有道理。若是建虜追究,就說是私自逃到東江鎮的,這個責任也就推脫出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