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細分的話,每家也至少能得到一兩斤,將士們也能打個牙祭。

不在於多少,體現的是軍民同甘共苦,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。當然,郭大靖也想得個好名聲,提高自己的威信。

趁熱打鐵,郭大靖在碼頭上便當眾宣佈了分鯨肉,每家先來一斤,嚐嚐新鮮。

碼頭上的人不少,歡呼聲轟然響起,百姓們都向郭大靖行禮感謝。那種發自內心樸素真誠的喜悅和感激,讓郭大靖心中激盪,笑著頻頻招手。

與建虜廝殺,平遼滅奴,為的是什麼?不就是讓包括自己親人在內的百姓們重返家園、安居樂業,不再受戰亂流離之苦,不再有凍餓之愁嗎?

一斤哪,留著等爺爺回來吃。姚新也在人群中,同樣樂得要蹦跳。

吃,是人最基本的需求;飢餓,能使人瘋狂。

郭大靖已經完全能夠理解百姓們的感情,因為他也經歷過那苦難。

遺憾的是,自己能力有限,不能讓更多的百姓脫離苦難。

……………..

皮島本部的反應很迅速,收到郭大靖的糧食、魚肉後,毛文龍立刻寫了回信,並派來了十艘水師的船隻加入捕魚船隊。

已經是十一月了,朝堂上的態勢已經完全明顯,魏忠賢被打倒清算已成定局。

先是閹黨陷入內訌,楊所修、楊維垣先攻擊崔呈秀以試探皇帝心意,主事陸澄原、錢元愨,員外郎史躬盛於是紛紛論奏魏忠賢。

接著是嘉興貢生錢嘉徵彈劾魏忠賢十大罪,皇帝召見魏忠賢,讓內官讀給他聽。

訊號如此明顯,官員們立刻明瞭,彈劾魏忠賢的奏疏立刻如雪片般密集。

魏忠賢自知罪責難逃,想以退為進,上疏請辭,甚至捐出自己的全部資產,告老還鄉。

崇禎借坡下驢,同意其全部請求,先命其為天啟帝守靈,然後又將魏忠賢發往鳳陽安置。

至此,魏忠賢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,已成了喪家之犬,生死只在皇帝一念之間。

伴隨著魏忠賢的倒臺,朝堂上也開始了大洗牌。儘管崇禎還未窮治閹黨,卻已經陸續啟用被壓制已久的東林黨官員,作著追究魏黨的準備。

投桃報李,東林黨官員一片歡騰,盛讚崇禎為“聖人出”。

聖人哪,可笑之極!

斷糧斷餉,不顧前線軍民死活的聖人?加捐增賦,在大災之年餓死百姓成千上萬,逼得無數百姓揭竿而起的聖人?

郭大靖放下了邸報,冷笑著一哂,又拿過毛文龍的書信,再次細細看了一遍,陷入了沉思。

毛文龍已經屢次上疏朝廷,陳說東江鎮之困難,請求發糧餉接濟。但奏疏都如泥牛如海,並無半點回音。

怨氣正在毛文龍胸中積累,郭大靖從書信的文字中能夠看出來。

歷史上,毛文龍因此而做了兩件大事,一是與後金進行走私貿易,二是兵犯登萊。

這兩件大事,郭大靖都不贊成,儘管他也對朝廷和崇禎也是恨意日增。

但與後金進行走私貿易,不僅資敵,更授人以柄;而兵犯登萊向朝廷示威,更是犯了封建帝王的大忌。

在東江鎮還沒有具有獨立發展的實力之前,郭大靖不想與朝廷搞得太僵。

就象登萊禁海,已經掐住了東江鎮的命脈。朝廷要是在其它沿海地區也封鎖向東江鎮的船隻,結果將是毀滅性的。

堅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,但儘量不與朝廷決裂。郭大靖知道這不是很容易,但還是要全力爭取。

所以,他在給毛文龍的書信中也說了些實話。比如從趙光那裡得到的銀子,他誇大成了萬兩,也全部購買了糧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