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章 初登大寶,大捷相賀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“你自己留著花。”郭大靖輕輕摸摸丫頭的腦袋,取笑道:“或者攢著作嫁妝。”
嫁妝?!蓉兒眨著大眼睛,好象覺得很好笑,捂著小嘴,嘻嘻笑了起來。
等你到了嫁人的時候,希望已經平定遼東,大家都能過上太平安樂的日子。
郭大看著丫頭天真無憂的笑容,心中又升起了雄心壯志,一定能,一定能的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
京城。
乾清宮內,繼位不足一月的崇禎帝,正在批閱著奏疏和題本。
十六歲的崇禎幾乎沒有什麼政治經驗,他是藩王出身,不涉朝堂,是傳統,也是皇帝能夠放心的原因。
天上掉餡餅,皇位就砸在崇禎腦袋瓜上,你說意不意外,驚不驚喜?
意外和驚喜過後呢,崇禎發現皇兄留給自己的江山,並不是那麼美好,可以安枕無憂。
萬曆老爺爺費盡心思攢的錢,到了崇禎這裡,已經剩的不多,全讓木匠哥哥給造了。
建虜還在遼東猖獗,西南的奢安之亂也讓人頭痛,各地屢有災害,陝西尤其嚴重……
最重要的是,崇禎覺得自己這個皇帝的權力還沒有老魏大。“但知九千歲,不知皇帝”可能誇張,但卻讓崇禎心存芥蒂,甚至可以說是仇恨。
但崇禎認為除掉魏忠賢,不可操之過急。在他看來,魏忠賢權傾朝野,已經在內宮、外庭形成了極大的勢力。
什麼五虎、五彪、十狗、十孩兒、四十孫,依附魏忠賢的官員不可勝數,各要害部門都被魏忠賢的黨羽把持。
所以,剷除魏忠賢及其黨羽要緩而行之。首先就是內宮,住得都不安心,何談其它?
客印月被請出內宮,奶媽嘛,木匠皇帝都沒了,留下來幹什麼,出去養老吧!
其次是提拔自己信得過的內官,王承恩直升司禮監秉筆太監,還有藩邸的其他內官,如曹化淳、王德化、高起潛等,也都成為宮中新貴。
然後是解散內操,也就是魏忠賢搞的太監武裝。盔甲鮮明、武器精良,經常尖著嗓子喊口號,進行扯淡的軍訓操練。
極輕的腳步聲響起,王承恩抱著一撂奏疏題本進到殿內,輕輕地呈到御書案上。
崇禎放下筆,向後靠到御椅中,輕撫著額頭問道:“王伴,先揀重要的念給朕聽吧!”
王承恩應了一聲,從上面取過一本奏疏,念道:“魏忠賢上奏,請求告老還鄉……”
崇禎微扯嘴角,不掩輕篾和厭惡之色,沉聲道:“不準。先皇臨終前交代過,忠賢可堪大用。朕豈能違背?”
王承恩笑了笑,放下奏疏,又拿起另一本。
客氏被請出宮,魏忠賢心中不安,上疏請辭,頗有試探之意。也或許是真心,想平安落地,得個善終。
可惜,朱由檢既不準其告老還鄉,又不馬上對魏忠賢下手,還搬出天啟帝的遺言,來安定魏忠賢的心。
王承恩卻知道,魏忠賢必死,只不過是早晚的事情。朱由檢要先剪除其羽翼,順便看看朝臣中哪些是閹黨,哪些是閹黨的敵人。
又念過兩份彈劾魏忠賢的奏疏,皇帝都擱置不議。
“登萊巡撫上奏報捷:東江鎮出擊秀巖地區,毛文龍親自指揮,遊擊郭大靖等奮勇廝殺,擊敗數萬建虜,斬首六百一十二級,已核驗完畢,正在解送京城的路上……”
哦?!崇禎眉頭一挑,抬起頭來,微笑道:“寧錦大捷是六月份的事情,如今又有秀巖大捷,斬首六百多,很出色的戰績啊!”
王承恩恭謹地躬身道:“全仗皇爺天威,初登大寶,便有大捷相賀。”
崇禎也覺得這個捷報來得挺是時候,微笑著說道:“郭大靖,朕似乎聽說過他的名字。”
“皇爺好記性。”王承恩恭維道:“年初的援朝作戰,此人斬殺奴酋王子;寧錦大戰,東江鎮徑襲遼陽,此人身先士卒,斬殺百餘建虜,先皇還下旨褒獎賞賜過。”
崇禎咋舌,說道:“斬殺百餘人,實是猛將一員。該賞賜,該褒獎。”
一個身高過丈、膀大腰圓、滿臉兇相的武夫形象,在崇禎腦海中閃過。在他的想象中,與說書人講的差不多,猛將都是這個樣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