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七章 賣秘方,土豆豐收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……………..
已經能感覺到秋季的涼氣,北方則更加明顯。
即便林天生常跑遼東,也穿上了夾襖,正站在郭大靖身旁,笑眯眯地看著,聽著。
田地裡,有百姓,有士兵,正在小心翼翼地收穫土豆,唯恐一鍬下去,鏟壞了這寶貴的海外異種。
秋收是大事,黑麥也在同時收割,同樣要作為明年的種子,被珍而重之地儲存入庫。
萬石米糧運抵島上,安定了人心。都知道不會捱餓,土豆和黑麥的收穫留作種子,也沒有人反對了。
“馬鈴薯的產量很高。”謝德拉決定不辛苦地作技師了,也不在工坊,跑來湊熱鬧,“美洲傳來的,歐洲也不過種了幾十年,沒想到郭將軍已經推廣種植了。”
說到推廣種植,郭大靖確實可以驕傲。
從資料上看,土豆是萬曆年間傳入的,但卻只在宮廷上林苑有所種植,乃是宮廷美食之一。
所謂“遼東之松子,薊北之黃花、金針,都中之山藥、土豆”。土豆作為珍味之一,只是偶爾現身於富貴人家的餐桌,普通老百姓哪有此等口福。
林天生微微頜首,對於郭大靖做事的神奇之處,他已經有些習以為常了。
郭大靖穿著粗布衣服,望著逐漸堆起的土豆,自豪感油然而生。不說別的,只這活民無數的土豆,就能算得上極了不起的功德。
王老憨前後奔忙著,指揮人們把土豆裝進麻袋,上秤計算產量。陳有善老爺子打著算盤,噼啪作響,嗓音洪亮地報數記錄。
“已經上兩千斤了。”林天生在郭大靖身旁,笑著說道:“如此高的產量,某都想拿到家鄉去種。”
郭大靖微微一笑,說道:“只怕水土未必適合,南方種番薯不是更好。”
“番薯啊,南方種得不多。”林天生說道:“江南能種兩季水稻,產量也還不錯。”
郭大靖沉吟了一下,建議道:“林兄家若是有田地,可以種番薯,收穫後運來島上。”
林天生笑著點了點頭,說道:“好,郭大人說種番薯,某回去就種。”
番薯的產量也很高,價錢還能便宜些。只要是吃的,郭大靖是越多越好,不挑剔。
但聽林天生的話,郭大靖知道別說是土豆,就是番薯也沒在大明推廣種植。還有玉米,耐旱耐寒。
能夠渡過或是降低大災害影響的農作物,竟然沒有一樣得到朝廷的重視,真是令人唏噓感嘆。
陳有善拿著賬本走過來,後面跟著臉上都笑開花的王老憨,“大人,產量算出來了,共是三千四百二十三斤。”
郭大靖握緊了拳頭,吐出了一口長氣,展顏道:“好,好啊!”說完,他終於不加掩飾,哈哈大笑起來。
眾人的笑聲也響了起來,這真是令人振奮激動的數字。再也沒有什麼比吃飽肚子更重要,比大豐收更令人喜悅的了。
訊息傳得飛快,百姓們只看到產量驚人。在得知準確數字後,同樣是震驚之後的無比高興,臉上洋溢著壓抑不住的笑容。
“每家分三斤土豆,都嚐個鮮兒。”郭大靖的笑聲停了,笑容卻還在臉上,對著陳有善和王老憨吩咐道:“吃法都告訴清楚,土豆皮有毒,堅決不能吃。”
“大人放心。”王老憨搶著躬身領命,大聲道:“告訴他們,煮熟了剝皮吃。”
陳有善湊前一步,低聲提醒道:“大人,要提防訊息走漏,建虜派人來偷。”
偷土豆嘛?!那得偷多少,才能種個一畝兩畝的?一畝兩畝全留作種子,又需要幾年才能大範圍種植?
郭大靖不以為然,但還是痛快地接受建議,說道:“陳叔說得有理,倉庫要派兵看守,老百姓也要他們把緊口風。”
陳有善滿意地點頭,孺子可教也!
在廣鹿島的軍民沉浸在豐收的歡樂和喜悅時,天啟帝已於六天前,即八月十一駕崩,給繼位的朱由檢留下“吾弟當為堯舜”的話。
高高在上的皇帝不知道老百姓只會為了衣食而奔波勞累,憂愁擔心;老百姓也不會為了皇帝的死而傷心流淚。
這是天上地下的兩個階層,離得太遠,隔得太深。
在郭大靖的住處,新蓋起的廳堂中,桌上擺著酒菜,郭大靖正在款待林天生等人,也算是他們明天離島的餞行宴。
辣椒炒土豆絲,糖拌西紅柿,土豆塊燉肉,魚,蝦,貝等,不算太過豐盛,新鮮菜式卻是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