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二章 無題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“太監?!”藤野英眨巴眨巴眼睛,嘿嘿壞笑起來。
這是什麼意思,姑娘家家的,提到太監,怎麼這個表情,很,很不好啊!
“來,乾了這一杯,再吃碗飯,我送你回去。”郭大靖端起了酒杯,準備把這個傢伙打發走。
“我沒喝多。”藤野英撇著嘴,斜睨著郭大靖,“把酒都倒光,那點小動作,都看著呢,懶得說你。”
我是為你好,女人喝醉會被撿走的。郭大靖訕訕一笑,有些難堪,但臉皮厚,也不太在乎。
終於是酒足飯飽,大家吃得都很過癮。藤野英又喝了杯茶水,和郭大靖夫婦聊了會兒天,才告辭而去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
瀋陽,皇太極的汗宮。
雖然是看著同樣將圓的月色,卻沒有輕紗輕披的美感,倒象是陰霧籠罩的沉鬱。
香茶喝在口中,也顯得甚是苦澀,如同皇太極的心緒。
“啟稟汗王,范文程前來拜見。”侍衛在書房外躬身稟報。
皇太極心中暗歎了口氣,沉聲道:“請範先生進來。”
奴酋四王子,號稱“聰明伶俐,耳目所經,一聽不忘,一見即識”。
說白了,皇太極是個愛學習、有文化的建虜。在老奴的諸將中,據說也惟有他識字。
特別是他繼位為汗王后,逐漸改變了老奴鄙視文人,以及濫殺的臭毛病。如范文程、寧完我、羅繡錦等漢奸,慢慢得到了重用。
依郭大靖的分析判斷,皇太極確實很厲害,把那幫兄弟都耍了,成功地實現了剪除異己、面南稱尊的計劃。
但皇太極也沒有那麼厲害,在很多方面,都是運氣好,或是被對手的愚蠢所襯托出來的。
當然,郭大靖可以目空一切,小視天下英雄。是因為他知道歷史走向,從而得出準確地預判。
時間不大,范文程來到面前,跪倒施禮,口稱“拜見汗王”。
“範先生請起。”
皇太極露出微笑,在人前他基本上都不會情緒外露,不輕易讓人知道他是憤怒還是高興。這就是所謂的“喜怒不形於色”,成府深才會如此。
范文程謝過之後,取出檔案雙手呈上,然後才在侍衛拿來的小杌子上斜簽著坐下。
謠言肯定是有,但皇太極也知道沒幾個人敢向他說。告密事小,別人也怕皇太極暴怒之下,以傳謠挑拔的罪名加以處罰。
所以,皇太極特意交代了幾個親信,把外面傳播的謠言記錄下來,呈給他看,范文程便是其中之一。
皇太極拿過記錄的紙,翻開看了半晌,不由得苦笑一聲,說道:“都說謠言止於智者,現在看,大金的智者還是太少啊!”
謠言在傳播的過程中,並不是原封不變的。
郭大靖所說的發酵,也就是篤定地認為,經過口口相傳的謠言會產生更多的版本,會起到更大的效果和影響。
現在,經過很多人的自行腦補,謠言已經分不清是對手散佈,還是建虜在疑神疑鬼。
只不過,皇太極還是能夠確定其中關於父汗遺詔,由多爾袞繼位的謠言,應該是敵人所為。
有沒有遺詔,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。代善、阿敏、莽古爾泰應該清楚,他們當時可是一夥,聯合起來逼阿巴亥殉葬。
至於阿濟格、多爾袞、多鐸三兄弟,在目前的情況下,腦子壞掉才會編造這樣的謠言。這不等著被皇太極收拾,免得他們心中不滿,日後生事嗎?
但皇太極也心裡清楚,對於這種謠言,解釋是沒用的,哪怕賭咒發誓,反倒是越描越黑。
同樣,多爾袞也不能因為這個謠言而向皇太極表示什麼忠心。難道不是做賊心虛,只是謠言,你跑來表白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