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九章 暮氣難鼓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“奴婢失職,奴婢該死。”魏忠賢大吃一驚,用力叩頭,“皇爺息怒,皇爺息怒。”
魏忠賢是東廠督公,鎮撫司也被他把扶,皇帝責怪情報蒐集不力,他難辭其咎。
天啟帝見老魏的腦門都叩紅了,再不說話,估計得見血,還要涕淚橫流,不禁緩和了下語氣,擺了擺手道:“廠臣且起來吧!錦衣衛要嚴加整頓,不得再有懈怠。”
“奴婢定從嚴整頓錦衣衛,加強軍情刺探蒐集。”老魏感動得直擦眼淚,又叩了幾下頭。
原來是情報方面的事情,皇帝的不滿確實可以理解。
建虜叛明稱王,已是對大明的侮辱和冒犯,竟還要稱帝,這絕對不能夠容忍。
建虜攻朝的情報是東江鎮先獲悉並上報的,建虜四王子欲稱帝,也是東江鎮刺探到的。
皇帝對於東江鎮的偵察刺探,以及情報蒐集能力,甚為讚賞。反過來,對於鎮撫司和東廠,自然惱怒非常。
人員眾多,待遇優厚,卻連象樣兒的軍情資訊都蒐集不到,能不生氣嘛?
而魏忠賢心裡清楚得很,東廠和鎮撫司都被他用來監視內部了。不管是官員,還是百姓,敢對閹黨心懷滿和出言不遜的,都逃不過他的耳目。
當然,儘管皇帝說了要加強遼東方面的軍情刺探和蒐集。但做臣子的要心細,要多想一些,官帽才穩當。
廣鹿島,郭大靖,萬歲心中已有了印象,似乎更有看好和提拔之意。
閻鳴泰不動聲色,魏忠賢聲色不動,卻都記在了心裡。
朝廷恩賞明發邸報,朝堂上官員對袁巡撫的攻訐依然不斷。
數天後,覺得沒臉兒的袁巡撫上疏請辭。朝廷暫時沒處置他,讓他自己請辭,這是給他的一個回家養老的機會。
天啟帝接到請辭奏疏,終於鬆了一口氣,馬上批覆:“袁崇煥暮氣難鼓,物議滋至,已準其引疾求去。”
袁巡撫雖然去職,但遼西明軍在他的影響下,已經喪失了和建虜正面作戰的勇氣。
上到督師,下到士兵,都被耳濡目染,堅信“建虜騎射無雙,野戰不可持。”
既然不能、不敢與建虜野戰,那還剩下什麼,只剩下龜縮城內放大炮了。
而恐金的思想觀念上的痼症,在明清日後的戰爭中,影響極其深遠重大。並且,這種情緒不斷蔓延擴大,最後形成了“旗人滿萬不可敵”的危言聳聽。
後人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:“若無大炮堅城,則畏戰如虎;有堅城可據,遂避敵不出,以至縱敵越關。凡此種種,皆因軍心怯爾。”
郭大靖認為最精僻的總結,便是“軍心怯爾”。
畏敵如虎,怯戰避戰,見到建虜就腿肚子哆嗦。遼西明軍雖然裝備精良、糧餉充足,卻已經是半廢之軍。
一支軍隊可以裝備簡陋,也可以在戰力上不敵對手,但一定要有戰心和信心。不是盲目莽撞的去戰鬥,而是發揮己長,不畏不怯。
戰略上藐視敵人,戰術上重視敵人。
如果解釋得通俗一些,就是在具體的戰術打法上仔細研究、認真考慮、謹慎作戰。但在思想上,一定要有能最終戰勝敵人的信念。
如果都沒有戰勝敵人的信心,只是被動挨打,跟苟延殘喘又有什麼區別?
比如袁督師用朝廷的錢砸出來的所謂“關寧鐵騎”,對建虜可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戰績?倒是成為建虜竊據中原的幫兇,屠殺了無數同胞。
………………..
當第一縷陽光透過窗紙投射進屋,郭大靖便睜開了眼睛。
夏天天亮得很早,郭大靖也習慣了日出而起的習慣。
李秀姐已經穿好了衣服,溫柔地讓男人再眯一會兒,飯好了再來叫他。
郭大靖笑著搖了搖頭,起身穿好衣褲,走出屋子。
他在院中洗漱完畢,又去看了看辣椒和西紅柿的長勢,才在李秀姐和王嫂的招呼下,坐在桌前吃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