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三章 謠言連載版,終償所願(第3/3頁)
章節報錯
土豆在大明朝應該有了,但沒人推廣和重視,在特性上也完全不能和郭大靖手中的品種相比。
其實,這才是郭大靖最大的信心所在。所謂“民以食為天”,能吃飽肚子,是幹一切工作的基礎,不管是從軍打仗,還是生產製造。
今年把全部的土豆都種下去,大概能有三百多畝。秋天收穫後作為明年的種子,再種一年的話,就應該能夠頂得上……
高產土豆的畝產量大約在六千斤往上,排除古代肥料較小的因素,也能有兩三千斤。
明朝的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麥,以北方最多的小麥為例,畝產也就二百來斤。也就是說,一畝土豆頂十畝小麥。
今年正常收穫的話,明年應該能種五六千畝,相當於五六萬畝的小麥,約等於十萬石……
這還只是在廣鹿島種植的估測產量,兩三年後推廣到整個東江鎮,再加上部分外購的米豆,應該足夠養活幾十萬的軍民了吧?
郭大靖帶著印信回到暫住所在,換了衣服後,便前往碼頭商棧。
林天佑,他經過觀察,覺得是可以長期合作的商賈。除了要購糧之外,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,那就是去澳門買火槍。
儘管郭大靖求槍若渴,但仔細想過之後,還是把預定的計劃向後延了。
就算林天佑肯幫忙,藤野正順利到達澳門,恐怕葡萄牙人也拿不出郭大靖所要數量的火槍。
而商貿往來,雙方頭一次的接觸,也必然是謹慎小心。所以,郭大靖把火槍的數量大幅削減,今年能買到一兩百枝,他也能夠滿意。
合作愉快,下了定金,明年再搞它千八百枝,在郭大靖重新制定的計劃中,也不算晚。
買槍還是其一,郭大靖希望能聘請到西夷工匠、教官、製藥師,使自己所部從裝備火槍到操縱大炮,乃至於製造顆粒火藥,都能有一個飛躍的發展。
這也是郭大靖把計劃延後一年的主要原因,透過聘請葡萄牙人,才能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商貿關係。
沒錯,郭大靖並沒有打算長期使用西夷,儘管葡萄牙人僱傭兵的職業道德,在歷史上還是很靠譜的。
不知不覺已經走到碼頭,郭大靖想了一下,在無人的地方從空間內取出綢布包裹的鏡子。
一尺見方,這只是郭大靖所擁有的大鏡子的三分之一。作為惑動商賈利益的寶物,這比真金白銀更方便。
畢竟,在皮島,郭大靖還不敢暴露自己擁有幾十萬金銀財寶的事情。就是回了廣鹿島,他也會小心謹慎,想方設法地找到藉口。
輕車熟路地來到林家商棧,說明來意,夥計殷勤地將郭大靖請進去,快步地跑去後面稟報。
時間不大,林大佑滿面笑容地走出來,後面還跟著兄長林天生,向著郭大靖施禮相見。
介紹寒喧之後,賓主落座,林天佑少不得恭維祝賀,郭大靖對此也是很平靜地謙辭。
“以前稱呼郭大人,現在該稱呼郭將軍了。”林天佑的神情頗為感慨,讚歎道:“郭將軍斬殺建虜禆王,不說朝野聞名,在東江鎮卻是人人知曉。”
郭大靖擺了擺手,說道:“僥倖而已。若是能象你這般賺著錢逍遙自在,誰會幹那九死一生的事情。”
林天佑笑道:“看著逍遙自在,卻也有風險。海上風浪莫測,船毀人亡也是常事。”
說著,他看著兄長,“郭將軍若不信,家兄常在海上飄泊,對此是一清二楚的。”
林天生點了點頭,說道:“風裡來浪裡去,經商確實不易。當然,沙場征戰,建功立業,更是艱難。”
“商場如戰場,倒也有相似之處。”郭大靖笑了笑,舉杯示意了一下,輕抿著茶水,又讚了一句,“好茶,比上回的更好。”
林氏兄弟聽到“商場如戰場”這句話,不約而同地目光一閃,互相對視,露出驚詫之色。
粗鄙之人,就算現學現用,也不會象郭大靖這般自如。林氏兄弟的社會閱歷豐富,這一點還是能看出來的。
可見,這位晉升飛速的郭將軍,顯然並不只是武勇,更不是粗莽之人。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