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可喜說道:“那咱們就率兵東移,與援軍會合,與宣川之敵作戰。”

“明日移兵最好。”郭大靖說道:“今日全軍佈置陣地,龍骨山城的朝鮮義兵連夜趕來的話,明天便能到達,守山也更有把握。”

“嗯,小心為上,提防龍川之敵全部出動。”尚可喜立刻明白了郭大靖的謹慎,小鐵山現在是最穩固的陣地,必須盡力保住。

三人計議已定,返回軍議,把最新的訊息告訴了眾人,也把佈署的調整說出來徵求意見。

對於東江軍大舉出動,崔孝一等人是欣喜振奮的。建虜是共同的敵人,狠狠地打擊,才能報仇雪恨。

而新的佈署基本上顧及到方方面面,崔孝一等人只是建議在龍王坨子設定陣地更加合適,便沒有了其它異議。

至於鄭鳳壽,想必在這種情況下,也會做出決斷。

已經到了要使出全力作戰的地步,就別縮在龍骨山城了。除了派兵增援,龍骨山城還要帶來很多作戰物資,使得部隊能有相對充足的彈藥。

郭大靖又請熟悉地理的朝鮮義兵帶路,先派五百兵趕往龍王坨子。並派出信使,前往聯絡援軍,轉向龍王坨子會合。

佈署已畢,立刻全軍行動起來,在山腰設定陣地,以達到封鎖山下道路的目的。

與山頂的防禦陣地類似,只是設定了更多的尖利木矛,將敵人的攻擊面大幅縮小。

作戰的目的已是不同,殺傷敵人成為次要,守住陣地、封鎖道路成為主要。

除了山上的陣地,道路上也全部堵塞,綿延數百米,砍伐樹木、堆積巨石。就算宣川之敵突破層層阻擊,在山下同樣要受到極大的阻礙。

龍川、宣川,這兩個地區,成為了雙方交戰的重點。這是東江軍選擇的戰場,離皮島、雲從最近,方便調動行進。

而東江軍的作戰目的,也從作戰殺敵,轉向了物資錢財。

儘量減少建虜運回遼東的數量,從長遠上看,就是削減其戰爭潛力,減少其發動的次數,就是保證自身的安全。

思路的轉變,意味著作戰方式的變化。就比如毛文龍親率主力出動,戰功還在其次,盯上的卻是宣川、浦口的物資錢財。

建虜能以戰養戰,東江軍為什麼不能?建虜也不富裕,但每戰除了人頭,再有點別的收穫,豈不是兩權其美?

而郭大靖堅持要與建虜作戰,哪怕是有風險,圖的也是糧草物資。敵人少一分,我軍多一些,此消彼長,戰爭的形勢就會有改變。

如果有充足的糧草物資,東江軍就絕不會是隻有兩萬八千的額兵。與建虜作戰的損失,也會很快得到補充。

“龍骨山城的援兵,應該有一百火槍兵。”藤野英來到郭大靖的旁邊,開口說道:“我帶著他們隨你出動,幫你打仗。”

郭大靖笑了笑,說道:“你還是留在小鐵山安全。至於火槍兵,由藤野大人挑個人率領就成。”

藤野正總共只有兩百火槍兵,一半是義州的老底子,一半是義州失守後補充進來的。

火槍兵也有各級軍官,郭大靖覺得有他們就夠了。畢竟,沒有什麼新的打法,就是按照平常的訓練和作戰方式。

“父親會的,我都會。”藤野英頗有些傲氣地說道:“那些普通軍官,他們可是遠不如我。”

郭大靖猶豫著,最後說道:“藤野大人同意嘛?要是他沒意見,我自然是歡迎的。”

藤野正狡黠地一笑,說道:“當然,他要是不同意,我也不會來和你說。”

郭大靖有些疑惑,看著藤野英,問道:“那藤野大人怎麼沒和你一起過來?”

藤野英翻了下眼睛,說道:“不信你去問家父,他正忙著呢,就讓我自己過來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