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郭大靖的攻城辦法和手段,毛文龍極為信賴,為了保護他的安全,又拔調了三百騎隨行。

郭大靖婉言謝絕,偵察刺探嘛,目標越小越安全,甚至他一個人獨自行動才好呢!

夜色中,幾十騎拉開距離,沿著大路向前疾馳,馬蹄聲不時驚起路旁樹林中的夜鳥。

郭大靖的學習領悟能力令人驚歎,不僅是騎術又精了,對於行軍打仗,也漸漸成長為合格的指揮官。

每一次作戰,都增長了郭大靖的經驗,或是驗證,或是推翻他記憶中的一些資料。

比如野戰,郭大靖現在就認為表述得太過寬泛了。建虜野戰無敵,顯然也是誇大吹噓。

如果說在野外的戰鬥就稱為野戰,那建虜遭到失敗就不是一次兩次。

歷史上崇禎四年,監軍兵備道張春率兵解救錦州,就曾於大淩河擊敗建虜,殺死建虜將領眾多。松錦大戰時,明軍也是先勝後敗。

郭大靖再結合此次毛文龍統兵進攻宣川的佈署,認為要在野戰中取勝,就要儘量避開利於騎兵馳騁縱橫的平原或遼闊野地。

張春和洪承疇,再加上毛文龍,採取的都是部隊厚重結陣,前置車炮,沿著大路推進。

沒有寬闊的正面,與明軍在狹窄的大路上廝拼,建虜的騎兵便無法發揮快速機動、迂迴夾擊的戰術。

敵我雙方沒有花哨戰術,就是硬磕的話,誰人多,誰火力強,誰就佔優勢。這應該是建虜最不願意進行的戰鬥模式,對於明軍來說,則要反過來。

儘管在理論上憑明國的人口數量,以十換一也足以把建虜滅幾個來回,但郭大靖卻並不準備用這種方式擊敗建虜。

一來他不是皇帝,沒法調動那麼多的人力,也不可能調動幾百萬人來遼東打建虜。

其次是作為穿越者,打殲滅戰一換一都令其不是滿意,他自然有辦法拉近明軍與建虜的戰力差距,那就是科技。

只不過,這條路不好走,不僅需要大量的錢財,更需要時間。但那又怎樣呢,歷史上,大明在十八年後亡了,而郭大靖給自己定下的時限,就是十八年。

十八年,一代人的時間。

郭大靖目光閃爍,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氣,在潛意識裡不斷加油打氣,我能行的,一定能行的。

挽救大明?郭大靖並不確定。一個置百姓的生死於不顧,一個處處腐敗、黨爭不斷的朝廷,還有挽救的必要嗎?

但他一定要阻止建虜竊據大好河山,一定要阻止遍地腥羶、神州陸沉,只要他能活著,這就是永遠不變的目標。

“郭大人——”劉奇士縱馬接近,剛開口便被郭大靖抬手打斷。

“大哥。”郭大靖笑著說道:“你要不把我當兄弟,就說清講明。”

劉奇士哈哈一笑,說道:“是大哥的錯。嗯,我過來是想告訴你,別太拼命。從龍王坨子到宣川,現在又去浦口,你說你這幾天才睡了幾個時辰。睡得少點也沒關係,打仗的時候還衝在前面,真當自己是鐵打的不成?”

郭大靖連連點頭,一副虛心受教的樣子,緩緩說道:“大哥的關懷,兄弟豈不知道,豈不感激?下次不會這般冒險了。”

劉奇士翻了翻眼睛,知道這個兄弟是嘴上說得好聽。這也不是他第一次叮囑提醒,可郭大靖答應得好好,上了戰場就全忘。

“大哥騎術精湛。”郭大靖巧妙地岔開了話題,開口說道:“要是想讓普通士兵達到大哥一半的水平,需要如何訓練,又需要多長時間?”

劉奇士撇了下嘴,說道:“這話就外行了。有些技藝是打小練就的,長年累月形成的感覺。所以,學會容易,學精卻難。我明白你的意思,想打造出能與建虜爭鋒的騎兵。可這真的很難,不敢說幾年能練成……”

“但要練成還算能看得過去,能夠追殺敗兵的騎兵,某家覺得苦練個一兩年,還是有希望的。”

顯然,劉奇士也不想太過打擊兄弟,說的話中加了不少的水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