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來的作戰計劃是阻止建虜運糧,郭大靖則想趁機填充自己的空間,為將來的發展積攢糧草。

但隨著戰鬥的進行,特別是下毒成功且效果顯著,且有援軍趕來後,作戰的決心和目標又有了最後的改變。

“陳副帥,現在應該馬上派人給劉將軍傳信兒,並派部隊接應,保證小鐵山的部隊先順利撤至龍王坨子。”

郭大靖躬身拱手,向陳繼盛提出了自己的建議。這次作戰的佈署,比如小鐵山、龍王坨子阻擊,都是他作出的,也是他最為了解。

未經激烈的廝殺便獲得勝利,斬獲也頗豐,陳繼盛心情大好,對於郭大靖的建議立刻接受,並馬上佈置下去。

義州、龍川已經不是作戰的重點,隨著海冰消融,從雲從登陸,直搗宣川等地,更加方便快捷。

得知毛文龍率大軍往攻宣川后,郭大靖便是如此想的,不準備再與建虜在義州、龍川糾纏。

原因很簡單,遼東建虜很可能採取行動,離義州、龍川很近。憑建虜的機動速度,難以及時獲得情報並準備好應戰。

現在,除去戰損,再加上朝鮮義兵,兵力還有五千,如果與毛文龍所部會合,就有了上萬的人馬。

當然,就憑這樣的兵力,也難以阻遏阿敏所率領的主力回師。可在正面阻擊,從來不是郭大靖和東江軍的選擇。

沿途襲擾,伺機劫取建虜運輸的糧草物資,以及金銀財寶,才是接下來的作戰重點。

而遲滯建虜的行進,拖延時間至河流冰融,東江軍甚至可以出動水師,在鴨綠江上截擊。

總而言之,就是不能讓建虜輕鬆地滿載而歸,增加他們的戰爭潛力。

遼東的建虜渴望這些糧草物資和金銀財物,東江軍同樣也是窮得瞪圓了眼珠子。

“毛帥正率兵去攻打宣川、浦口,某的意思是前往增援。”陳繼盛安排好信使和接應部隊,便笑著對郭大靖說道:“毛帥那邊的兵力也不算太過充足,對於攻打城池,你應該還是頗有心得。”

郭大靖在路上便已經想好了,為了自己的野心,為了將來的發展,他可能要多次獨自行動,利用空間,從建虜手中多搶些錢財物資。

所以,從方向上看,深入朝鮮對實施行動更有利,畢竟會留給他更多的時間,也意味著更多的機會。

見郭大靖痛快地答應下來,陳繼盛連連點頭,繼續說道:“宣川、浦口若能攻下,我軍可能繼續東進,攻打郭山漢山城。阿敏在此城只留了四名官員和五百名士兵防守。”

在宣川、浦口留數千人馬,主要是防備和看住雲從島的東江軍;而在其它佔領的城池,建虜留守的兵力並不多,這和義州、龍川的情形很相似。

也正是這樣的佈置,才給了郭大靖施展的空間,以及立功揚名的機會。義州如此,龍川也是一樣。

利用爆破攻城,郭大靖絕對是當時的第一高手。儘管不是攻無不克,但成功率卻是別人望塵莫及。

從時間上看,陳繼盛所率的援軍是星夜趕路,毛文龍所部並不會有那麼快的速度。

“興許能趕得及,正好助毛帥一臂之力。”郭大靖躬身拱手,說道:“末將願率一軍先行,急奔宣川。”

趁著建虜主力尚未回師,儘量把建虜留守城池的人馬消滅,既能斬獲人頭,又能奪取城內的糧草物資,可謂是一舉兩得。

郭大靖對於戰鬥充滿熱情,令陳繼盛相當欣慰。東江軍就需要這樣兒的,聽到打仗,眼睛都冒光。

他當然不知道,郭大靖在每一戰都有收穫。除了戰功,就是兵器盔甲、糧草物資,以及金銀財物。

哪怕是一些別人看不上眼的破爛兒,郭大靖也是能收盡收。廢物利用,他自然有自己的想法。

何況,這些還不是廢物,對於物資匱乏的海外島嶼來說,都是能用上的東西。

“也不給你陌生的部隊,你來挑選三千人,先趕赴宣川。”陳繼盛對郭大靖很讚賞,也給了他更多的方便。

郭大靖撓了撓頭,有些為難。他倒是想帶熟悉的人馬,戰術打法不用他太過費力再教,只要簡單交代,就能貫徹他的意圖。

可打仗就要死人,趕路還要受累,他要是指定,就怕別人不願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