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一章 慘敗而退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不斷有長槍兵受傷或陣亡,但很快就會有人從後面衝上來補充站位,保持佇列,保持長槍刺殺的密度。
郭大靖命令拋石機停止發射,裝彈待發。只要建虜敢再向山上增兵,拋石機將能及時轟擊,減少與其對陣的長槍兵的傷亡。
而攻山的建虜在鳴金的鑼聲中,已經開始了敗退,扔下了同伴的屍體,扔下了慘叫呼痛的傷兵。
一些倉促應戰的建虜,也抵擋不住長槍兵嚴整的戰陣衝殺,死傷慘重。
特庫殷終是沒有再投入兵力,攻山的慘敗,讓他感到吃驚,感到憤怒。但理智告訴他,敵人新的防禦體系難以突破。
收束的攻擊正面,使得兵力難以展開,卻能讓敵人集中火力。
敵人陣地前的幾十米松雪冰層,形成了壕溝、拒馬、鹿砦似的作用,成功阻止了己軍的攻擊。
而敵人隔著這道阻礙,卻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各種武器,從正面、側翼猛烈還擊。
關鍵是敵人的遠、中、近程的反擊,可以同時進行。敵人也是利用了這一點,對己軍的攻山部隊予以了覆蓋式的猛烈打擊。
如果是火炮、火槍、刀槍這樣的層次性防禦,那突破一道就是一道。比如說到了近戰,火炮火槍就全無用處。
但現在卻是不同,前面的遭到正面木炮、滾木擂石的還擊,中間的人馬卻在側翼火槍弓箭的射程之內,後面的掩護部隊還要承受拋石機的轟擊。
特庫殷對此並無應對之法,哪裡還敢再增兵作戰?
當然,他還是派出了弓箭手,掩護傷兵敗軍退下來。但卻下令,不準越過山腰,以避開拋石機的轟擊。
郭大靖事先有交代,現場指揮時也同樣發出了命令,不讓長槍突擊隊追擊太遠,以處於拋石機的掩護之下。
戰場上搶著割取首級,是郭大靖認為的積弊之一。所以,長槍隊就是長槍隊,只管衝殺,只管殺敵,連把匕首都不給。
“收兵!”郭大靖不僅不讓追擊,還發出了撤退的命令。
山坡上到處都是建虜的屍體,死狀各異,火槍打的、弓箭射的、石頭砸的、地雷炸的、長槍刺的。
但郭大靖並不急著派人割取首級、剝除衣甲,將長槍兵收縮至陣前,只等著建虜前來搶屍,就發揮全部火力,再予以痛擊。
夕陽繼續西沉,天邊火紅的光逐漸變成了朦朧的火焰般的玫瑰色。
特庫殷知道,太陽很快就將完全沒入地平線,暮色會籠罩四野,天色會迅速黑下來。
無論是是繼續進攻,還是馬上撤退,都要很快作出決定,越拖延,越不利。
沿途襲擾阻擊,並不只是挫己軍的銳氣,還是有意的拖延,使輕裝來攻的己軍沒有持續進攻的時間。
夕陽在特庫殷的身後完全消失了,他也終於作出決定——撤退。
敵人的打法改變了,特庫殷需要消化,需要想出應對之策。在此之前,把部隊安全帶回龍川,保證貝勒阿濟格的安全,使得城防無虞,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建虜收兵整隊,很快就在馬蹄轟鳴中向龍川退去。
郭大靖望著建虜遠去的方向,抿起了嘴角。天空中初出的星星在閃爍,暮色的陰影正如同大幕覆蓋下來。
“這仗打得漂亮。”劉興祚如釋重負地輕吐出一口氣,笑著說道:“獨領一軍,你已經夠資格了。雖然不太明白為何會如此,但某確實學到了不少。”
郭大靖呵呵笑了起來,拱手道:“劉兄過獎了,某還得向你多多請教。”
劉興祚學到了些東西,崔孝一和藤野正等將領也有所悟。但他們還只是似懂非懂,並不知道火力投射密度和火力投射量等概念和定義。
當遠、中、近程的武器可以同時開火,不受阻隔的話,火力投射密度自然會大幅增加。
這就象歷史上配備燧發槍的軍隊,可以減少士兵的縱深,採取線列式橫隊,依舊可以發揮出與原來相當甚至超出原來的火力。
所以,郭大靖冥思苦想,並借鑑歷史上的戰例,收束建虜的攻擊面,卻擴大己軍反擊的寬度,使各種武器能夠始終發揮威力,形成覆蓋面的打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