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九章 扯皮的議和,再次發動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濟爾哈朗苦口婆心地勸諫,再加上所率建虜劫掠甚多財富,都有歸鄉之心,阿敏甚感無奈,只要好繼續同朝鮮議和。
二月二十七日,後金使者巴克什庫爾纏等人再次來到江華島,同朝鮮敲定最後的和議。
雙方爭論的焦點在於同明朝的關係以及和盟儀式。後金對朝鮮送來的國書仍沿用天啟年號感到非常惱火,要求改用天聰年號,朝鮮堅拒不肯。
同時,後金一再要求與明朝斷交,亦為朝鮮嚴詞拒絕。
在和談期間,朝鮮的官員和儒生不斷上疏斥和。
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司諫尹煌之上疏,“今日之和,名為和而實則降也。殿下惑於奸臣僥倖之計,力排公議,甘心屈伏,乃以千乘之尊,親接醜虜之差。悖慢無禮,侮辱備至,而殿下恬然不知為恥,臣不勝痛哭焉……”
此時,碩託陣亡,義州、龍川再度為東江軍攻破的訊息傳來,阿敏深感震驚,意識到後路的危險超出了他的想象。
於是,他命令使者,不再堅持朝鮮與明斷交,朝鮮與後金的來往文書也允許採用揭帖形式,不書年號。
而在和盟儀式問題上,阿敏要求國王親臨盟誓,仁祖極不情願,後金使者一度妥協,同意給誓書即可。
後金使者在三月一日得誓書後離開江華島,走到開城時又收到了阿敏要求國王必須親臨盟誓的命令,因而折返江華島。
朝鮮方面又以仁祖處於生母喪期為由,拒絕在和盟上殺馬。
雙方折衝幾番之後,在三月初七終於決定國王只在殿上焚香祭天,另由朝鮮大臣與後金大臣舉行盟誓。
和議的拖延,終於給建虜造成了更大的影響。此時,江河雖未冰融,但云從島和岸邊的海冰卻開始融化,人馬已經難以蹈冰而過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.
皮島。
毛文龍終於等到了援軍的訊息,雲從島危機解除,只需留下部分水師巡視海面,少量人馬駐島,便可出動六千主力,將使毛文龍手中的總兵力增加到一萬多。
咣!錘子砸開了鐵鉤,長臂被配重迅速壓起,在空中划著弧線,將三十餘斤的石塊拋了出去,遠遠地砸在了地面上,掀起了一團雪塵泥土。
呵呵,毛文龍捋須而笑,轉頭吩咐道:“有德,射一箭。”
孔有德已經改回原名,毛文龍的義子養孫也大多恢復了原姓原名,這是毛文龍的命令,沒有商量的餘地。
沒人知道是為什麼,毛文龍突然改弦更張也沒有大張旗鼓,但對幾個看好的義子養孫還是透露了些資訊,好言撫慰,以免他們心中不安。
“是,大帥。”
孔有德張弓搭箭,全力射出一箭,比拋石機的射程稍遠了十幾米。
毛文龍連連點頭,說道:“此物可用。”
孔有德笑著說道:“雖是復古之物,卻威力不俗。就算是拋擲石頭,也能對建虜造成傷害。”
毛文龍說道:“除了能與建虜弓箭抗衡外,此拋石機還能抵擋建虜的楯車。地雷最好,爆炸開來,躲在楯車後也能殺傷。”
建虜擅用楯車,在後世也被稱為“土坦克”。主要是掩護步兵接近敵陣,再進行建虜最厲害的肉搏近戰。
如果有一定數量的火炮,尤其是象紅夷大炮那種重武器,摧毀楯車自然不在話下。
但東江軍的火炮很少,且都是舊式的,多用於水師戰船。在面對建虜的楯車時,便有些應對乏術。
拋石機雖說不能破楯車,但卻多了一種有效的打擊辦法。大石頭差不多能夠砸壞楯車,小石頭或地雷,能對楯車後的建虜造成殺傷。
“如果把拋石機再造得大一些。”毛文龍指了指輕型拋石機,說道:“扔出百八十斤的重物,連城牆都能砸壞。或用於防禦,威力也足以摧毀楯車、塔樓等攻城器械。”
古代中國的城池,不象西方,多用石頭修築,而最多的是夯土,再高階的就是包磚,或青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