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內的戰鬥接近了尾聲,開始不明情況的建虜倉促反擊,被捲入巷戰損失慘戰。數千東江軍從城南打到城北,只剩下不到百人的建虜開城門逃竄而出。

但在城北數里外,這夥建虜遭到預伏人馬的猛烈打擊,從城內追出的東江軍也銜尾而至。前後夾擊之下,只有寥寥數個建虜鑽入山林,得以逃命。

其他的從東、西兩門逃出的少量建虜,同樣遭到伏擊,無一逃脫。

至此,義州襲城戰以東江軍的大勝而告終,守城建虜幾乎被全部殲滅,東江軍也付出了近千人傷亡的代價。

在郭大靖看來,東江軍的戰力還需要努力提升。可對於東江軍將領,能打出這樣的傷亡比,已經是可以接受的絕對勝利。

當然,他們不會知道,光是郭大靖一人,在數次作戰中,就射殺了幾十個建虜。再加上爆破城牆造成的死傷,超過百人,甚至更多,已經毫無疑問。

其實,郭大靖對於東江軍的敢戰是欽佩推崇的。如果關寧軍也能如此,建虜豈會如此猖獗?

敗了沒關係,屢敗屢戰就是不服,還有敢戰之心,那才是真正的軍隊。

建虜最大的弱點是什麼,一是糧草物資的匱乏,二是人口數量的硬傷。

經濟封鎖可以使其財政崩潰、物資短缺,無力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;不斷地戰鬥,則可以消耗其有生力量,從根本上削弱其戰力。

憑明軍的戰力,也不要說一換一、一換三的比例,就是一換五、一換十,憑大明帝國的人口基數,也把建虜給拼光了。

關鍵是沒有敢戰之心,只能龜縮城中;或是畏敵如虎,未戰先潰。

當然,戰爭不是簡單的人拼人的遊戲,只是說這個道理。

就在郭大靖又跑到傷兵營,施展他鋸子、烙鐵、刀子、針線四件套,給傷兵們帶去恐怖感受的時候,陳繼盛等將領正在城牆坍塌處巡視,口中嘖嘖稱奇。

“有這攻城奇法,我軍日後攻城拔寨,力摧大敵,可就容易多了。”陳繼盛站在城牆坍塌的邊緣,用腳踢走了一塊碎磚,滿是感慨。

張攀笑著點頭,但眼中卻閃過警惕之色。自己部下好容易出來個郭大靖,這陳副將不是要給挖走吧?

沉吟了一下,張攀找到了說辭,說道:“要是城牆原來沒有排水洞,不是中空,想必是不能填藥炸城的吧!”

陳繼盛看著城牆廢墟,陷入了思索。好半晌才微微頜首,看似贊同,卻沒有說什麼。

確實,坑道爆破有不少的限制條件,並不是每座城都適用。挖掘坑道也是個技術活兒,不是誰都能幹好。

但這可不是張攀所找的理由。從坑道爆破的名字就能說明問題,那是在城牆下面挖的,跟城牆是不是中空,沒有關係。

“不管怎麼說,郭大靖是個人才。”陳繼盛緩緩說道:“箭法精湛只能做個好兵,腦子靈活,卻能統兵作戰。”

張攀深以為然,說道:“末將也沒有埋沒他的意思,只要對我東江軍有力,對他有發展,某豈會強留在自己手下聽命?”

陳繼盛笑著點頭,對張攀不掩讚賞,說道:“此次大戰,無論是從準確情報,還是襲攻龍川,你的功勞都不小。鹿島守備嘛,不足酬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