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章 大捷的振奮和影響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信使把話帶到,如何決定,便不是他的職責,躬身說道:“陳副帥請示毛帥,是否集兵於雲從,並派郭大靖前往偵察,以窺探宣川虛實。”
毛文龍明白陳繼盛的意思,如果宣川城防有漏洞,郭大靖認為可以炸城的話,便大軍出動,進攻宣川。
宣川在鐵山和雲從島的東面,據東江軍哨探的偵察,有一千建虜、兩千剃頭人守衛。
從駐守兵力上看,建虜不僅是要駐守,還有監視鐵山和雲從島的任務。
按照正常的情況,東江軍不具備攻打宣川的能力,建虜留三千人馬足以守住城池。
確實,如果不是寄希望於郭大靖的炸城之術,陳繼盛也根本不敢去想強攻城池的可能。
但毛文龍卻在大喜之後又陷入了沉思,集兵從雲從島蹈冰上岸,攻打宣川的話,確實很快,也很方便。
可毛文龍覺得似乎還有更好的襲擾建虜的打法,未必非要寄希望於炸城之術,去攻打城池。畢竟,這也不是東江軍所擅長的。
“你先下去休息,本帥要斟酌思考,稍後再作決定。”毛文龍一時難以決斷,便和言對信使吩咐道:“至於陳副帥要給鄭鳳壽銀牌,並授都司之職,此乃小事,他可便宜行事。本帥也會馬上補發令牌,不會讓他難做。”
“是!”信使躬身施禮,退了出去。
信使一走,毛文龍的臉上立刻露出暢快的笑容,坐在椅中,捋著鬍鬚輕拍捷報,心中振奮已極。
儘管東江軍之前的戰報有不少超過此次的大捷,可都有些虛,動不動就殺傷敵人數千,登萊巡撫和朝廷估計也心知肚明。
可這次卻是實打實的戰果,一千多夷級送上去,別說是東江軍,恐怕與建虜開戰以來的所有明軍,也沒有這樣的戰績。
“召集眾將,立刻趕來軍議。”毛文龍沉思良久,大聲吩咐外面的親兵。
隨後,他拿出寫好的奏疏,鋪紙提筆,刷刷點點又重寫了一份。
有這份炫目的戰果在手,朝廷肯定又要東江軍全力援朝,把欠的糧餉先補上,再趁機多要些,估計朝廷也能答應。
給朝廷的奏疏寫完,毛文龍略一沉吟,又給巡撫登萊右僉都御使李嵩寫書信報捷。
當時的東江鎮歸登萊巡撫節制,首級要先送至登萊核驗,上報朝廷,再拔付賞銀。
只不過,自袁可立去職後,接任的登萊巡撫和山東文官集團對毛文龍印象不好,東江軍的日子也不好過,這恐怕是毛文龍所始料未及的。
要知道,登萊巡撫對於東江鎮的約束力雖然不大,但卻行使著核實軍餉、轉運物資的職能。
找個理由,拖延發放,或是剋扣少發,東江鎮的軍民便要忍飢挨餓。
所以,毛文龍把捷報發給李嵩,和首級一併押送到登萊,用事實說話,索要欠下的三十船軍糧。
東江鎮大捷,山東文官也能沾點光,李嵩也能得個運籌得當的功勞。再加上朝廷的督促,毛文龍相信,三十船軍糧指日可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