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於猜到了啊,真是好人哪,真不虧我叫你大哥。

郭大靖趕忙用力點頭,說道:“正是,正是。你一猜就中,厲害,厲害。”

儘管他不結巴,但說話還是較慢,給人一種樹懶的感覺。當然,沒人知道樹懶是什麼東西。

劉奇士有點奇怪地看著郭大靖,怎麼感覺這傢伙有些激動呢!

被看穿了秘密,難道不應該是驚訝,或者疑惑地反問“你咋知道滴”。

郭大靖心情不錯,都不用自己編了,有人給找理由和原因,太省事兒了。

接下來的空閒時間裡,郭大靖就重點給劉奇士和王國重演示講解,並依據著所行進的路線上的地形地勢,作了不少想象式的推演。

在哪裡埋雷,哪裡設觸發點,對敵人才能造成大的殺傷;對於行軍大隊,連環雷的效果是不是更好;踏板雖然簡單易造,但夾子似乎更靈敏,埋設起來也更方便等等。

郭大靖有意少說,只是有意無意地引導。而等到手下都參與進來,眾多的設想和辦法也就湧現出來。

如果這三十人能始終跟著自己,在不斷的灌輸和培養下,就將是自己得力的手下。

如果他們還要各自歸隊,那就是一顆顆火種,把地雷戰術普及推廣到東江鎮全軍,在遼東大地燃起燎原之火。

地雷簡單易造,號稱“窮人的武器”。對於東江軍來說,相當適合。

而從牽制、騷擾、襲擊的角度來說,地雷也正對東江軍的戰術原則。不要求一下子能炸死炸傷多少,持續的消耗也將使建虜難以承受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

皇太極接到阿敏等人的報捷,以及請求用出痘蒙古人換防義州的書信後,欣然批准,立刻派出一千蒙古兵前往義州。

同時,皇太極還給阿敏回信,讓他相機而動,並強調朝鮮一切事務都委託給阿敏等諸貝勒,他不為遙制,只依阿敏等人的商議結果來行動即可。

在深為信任的表象下,皇太極的用心可謂陰險。攻伐朝鮮的結果如何,將全部由阿敏承擔。如果出現差錯,自然就成為日後打壓處治阿敏的罪狀。

但阿敏已經被長趨而入的勝利,以及在朝鮮自立的企圖衝昏了頭腦,並不知道手下鑲藍旗的實力,決定著他將來的命運。

其實,皇太極的手段並不算高明,並且還重複使用。抄掠京畿撤退後,又獨留阿敏鎮守永平四城,借刀殺人,或藉機再削弱其部實力。

對四大貝勒中的莽古爾泰也是一樣,圍攻大淩河時,皇太極便派正藍旗作戰,以致正藍旗損失很大。

當莽古爾泰向皇太極稟報所率部隊遭到重創時,皇太極又故意指責其部怯戰,激怒莽古爾泰,衝動之下犯了“御前露刃”的大錯,成為處治其的主要罪名。

爭權奪利,傾軋政爭,不僅是明朝的痼疾,建虜也是一樣。為了上位,打壓清洗也不稀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