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就這,王牌捉生不過如此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義州。
夕陽西下,火一般的光線把天和城池染紅,如同一片燎原大火的反照。
建虜的進攻再一次被擊退,城下滿是橫七豎八的屍體,破碎的刀槍和旗幟。
城頭上還瀰漫著硝磺的刺鼻氣味,城垛上、馬道上隨處可見淋漓的鮮血,顯示著攻防戰的殘酷血腥。
李莞在親兵的衛護下在城頭上巡視,望著城外遠方黑壓壓的建虜大營,他的心也不斷下沉。
儘管有了提前的防備,但時間太短,只是挫敗了建虜的偷襲攻城,在守城物資的囤積準備,以及士兵的訓練上,還是欠缺太多。
更重要的是,朝鮮上上下下還是老眼光、舊思想。他們認為建虜還會沿襲老奴在世時的對外政策,即避免兩線作戰而不會出兵朝鮮。
誰能想到,皇太極剛繼位三個多月,便發動了攻朝作戰。
而且,朝鮮剛經歷了“仁祖反正”和“李適之亂”,還沒有完全恢復穩定,實力也損失很大。
只是一天多的守城,李莞便鬱悶地發現,守城的物資竟然不夠了,連火槍兵的彈藥都快用光。
相反,建虜倒是準備充分,不僅有不少攻城器械,更有韓潤、姜弘立這兩個叛將帶領的數千朝鮮人的“剃頭者”參戰。
按照漢文字來定義,韓潤、姜弘立就是朝奸,數千朝鮮人剃頭者,就是偽軍。
有這幫朝奸和偽軍亂喊煽惑,也就是政治攻勢,對義州守軍的影響不小。
“大人。”判官崔夢亮趕上城頭,稟報道:“卑職動員城內百姓拆屋,已得到大量磚石、木料,正在運來。”
李莞點了點頭,心中悲涼,卻還得勉強笑道:“崔判官辛苦,義州城至今巍然不破,你當是首功。”
崔夢亮臉色凝重,抬手示意親兵退後,他湊近李莞,壓低聲音說道:“大人,不如趁夜突圍,由藤野正帶火槍兵護送。卑職留下守城,誓與義州共存亡。”
李莞只是稍一沉吟,便搖頭否決了崔夢亮的建議,緩緩說道:“本官身為義州府府尹,豈能棄城而逃?有本官在,軍心士氣尚能維持。若不見本官,只怕人心渙散,城池旦夕即破。”
抬手製止了崔判官的繼續勸解,李莞垂下眼簾,沉聲說道:“露梁海戰,我叔中彈時,我恨不得傷得是我,死的是我。如今,生死存亡之際,亦是我捐軀為國,全我李門忠名了。”
崔夢亮也知道義州守到現在,基本上是無望了。李莞若逃,人心大亂,城池不攻自破。
“卑職隨大人死戰到底,與城共存亡。現在,卑職便去督促義勇,上城助戰。”崔夢亮躬身一禮,轉身欲走。
“等等。”李莞伸手叫住了崔夢亮,鄭重地說道:“我叔原有五子,現只剩李藎一人。我不怕死,卻不忍其年輕而夭。請崔大人趁夜攜其出城,我派藤野正拔兵護衛。”
李舜臣的小兒子李藎,其父陣亡時,不過兩歲,現在才二十七八歲。中過朝鮮的武舉,在義州城做個小軍官。
“還有你的家眷,也一起出城吧!”李莞補充了一句,便命崔夢亮趕緊去準備,他讓人去召藤野正。